性教育短片獅兄說第十六集:那些相見恨晚的性知識

性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性知識,有一些性知識是你現在都還不知道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些你還不知道的性知識。

“性愛”無疑是當下最吸引眼球的標題,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取悅瀏覽者,對於年輕的你和你的TA來說,讀完這篇文章只需要3分鐘,但它可以讓你受益一輩子!

1. 一週兩次的做愛平均數

杜蕾斯公司進行實驗調查並總結出了以下資料——人們平均做愛次數是每年103次,每週1.98次,每天0.28次!做愛大有益處,它能消除壓力、增加精力,不過不需要為了達到指標而逼迫自己——我們又不是bunny rabbits!

譯註:Bunny rabiits:美國俚語,用來形容熱愛性交&性交中處於上位的人(多指女性)。

2.“胖”男人在床上更持久

胖子們,還減毛的肥,多吃點漢堡包吧:土耳其研究人員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研究發現,在男性體重指數與效能力之間存在關聯。他們的發現讓你驚訝不已:體重更重的男人可達到的平均做愛時長是7.3分鐘(438秒),而身材瘦長的男人只有108秒。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上,它指出(這是因為)體重更重的男性體內雌二醇偏高,這會阻值男性荷爾蒙分泌、延遲高潮。

3.口交治療孕婦晨吐

一份學術研究提出了一種可能會讓某些準媽媽們難以接受的晨吐治療方案——精液(治療)。紐約州立大學, 阿爾巴尼分校的心理學家戈登•蓋勒普說,頻繁“接觸”孩子爸爸精液的孕婦早間孕吐現象較輕。蓋勒普是研究人類繁殖競爭與行為的專家,他提出懷孕女性之所以生病、嘔吐是因為她們的身體正在排斥外來陌生的精子遺傳物質。為了讓身體保持平衡(不再晨吐),吞嚥同源精子這一理論能夠消除嘔吐。這條受爸爸們喜愛的理論尚未得到證實。

4.做愛治療頭疼

如果你認為頭疼時不能做愛就大錯特錯了,頭疼病治療專家文森特•馬丁醫生如是說。令人驚訝的是,事實恰恰相反。馬丁講,做愛時大腦血清素水平上升能減輕頭疼症狀,(但)你要知道,做愛並不是解決所有頭疼問題的良藥,要不每天會有多少人上班遲到。然而,這種療法的治療速度比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要快些,也許這種頭疼新療法很快就會被……好吧,被很多人用來“治病”。

譯註:參考——英國醫生髮現,性愛能夠幫助治療偏頭疼。生殖器的每次興奮點都會阻擋疼痛。性高潮甚至能把女性承受疼痛的極限提高70%。

5.撫摸腳踝的快感好比做愛

老話“你幫我來我幫你①”需要更新“賓語”了。據北卡羅來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研究院所講,腳踝可是比後背抓起來要更舒服的地方。《英國面板病學雜誌》刊登出的文章上,健康志願者在小臂、腳踝、後背幾處被一種帶有刺激面板的細毛豆科攀緣類植物搔撓受癢。瘙癢研究國際論壇的成員弗朗西斯•麥格龍教授說,“人們一直以為後背才是抓撓(放鬆)的最好地方,但有趣的是,腳踝才是最易發癢的部位,抓撓它會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歡愉感。”

譯註:①幫忙抓背。

6.男人想的東西——睡覺、食物、做愛

男人每過七秒鐘就會想起一次性,這是真的嗎?然而最新研究結果證明並非如此,因為男人除了性,還常常想睡、想吃。研究發現,高校男生每日想到性的平均次數是18次,而女生是10次。但男生想吃和想睡的次數也同比例地高出女生許多。

7.手指長度預示陰莖長度

舉起你的右手。你的食指和無名指是不是不匹配?是的話就恭喜你!你比那些指長比例協調的男性更可能擁有較長的陰莖。《亞洲男科雜誌》報道,食指與無名指的比例越小(換句話說即無名指比食指長得越多——譯者注)就代表著陰莖的勃起長度越長。這項研究不僅讓人們在酒吧“選伴兒”時有了一個新的指南——手指比例測量法,另一方面,研究者表示對手指匆匆一瞥就可以看出男性胎兒時期體內的雄性激素值,它暗示了男性身患激素引發疾病的機率,例如前列腺癌。

8.女性性高潮是自然選擇

性高潮是一項自然進化功能。1967年,德斯蒙德•莫里斯寫下富有爭議的《裸猿》。書中從女性性高潮著手研究,表示女性性高潮不僅提高性慾,還增加女性(性愛後)疲憊感使其保持平躺姿勢(以此防止精子流出)。莫里斯還猜想,女性比男性要難以達到性高潮的原因就是自然選擇。只有最富耐心、關切心和想象力的男性(這些通常被認為是十分優秀的品質)才最有可能讓女性達到性高潮(據說高潮時是女性最容易受孕的時候),從而順利達成繁衍後代的目的。

9.19世紀,振動器是醫療用品

據性博物館所說,振動器最初是一種19世紀治療女性“癔病”的醫療用品。振動棒帶來的性高潮可以幫助醫生消除患者的焦慮症狀。

10.65歲以上男性人群中25%使用偉哥

據美國國立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NIDDK)研究,近乎5%的40歲男性和15—25%的65歲男性患有過性功能障礙。

而另一個有趣的資料表明,超過50歲的中年男子中46%自稱性生活頻率為每週一次。85%的男性認為年齡越加成熟,他們在性方面的壓力就比十幾歲、青壯年時減輕很多。這表明性(像生活中很多事物一樣)越久越香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