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 - 中藥材

木豆,中药名。为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的种子。植物木豆,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溼,消腫,散瘀,止血。

主治

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後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便血,衄血。”

2、《全國中草藥彙編》:“利溼。治黃疸型肝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心虛水腫,喘促無力,木豆30g,豬心1個。合燉服,連服數次可消。(《泉州本草》)

2、治肝腎水腫,木豆、苡仁各15g。合煎湯服,每日2次。忌食鹽。(《泉州本草》)

3、治血淋,木豆、車前子各9g。合煎湯服。(《泉州本草》)

4、治痔瘡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乾研末,泡酒服。每次9g。(《泉州本草》)

5、治癰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9g,並以末合香蕉肉搗敷患處。(《泉州本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種子為扁球形,直徑4-6cm,表面暗紅色,種臍長圓形,白色,顯著突起;質堅硬,內有兩片肥厚子葉。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木豆屬植物木豆。

形態特徵

木豆,別名黃豆樹(貴州)。直立矮灌木,高1-3m,全體灰綠色。多分枝,小枝條弱,有縱溝紋,被灰色柔毛。三出複葉,互生;托葉小;葉柄長約2cm,向上漸短;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1-3.5cm,先端銳尖,全緣,兩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顯腺點。總狀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鐘形,萼齒5,內外生短柔毛並有腺點;花冠紅黃色,長約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條紋,基部有絲狀短爪,爪頂有一對彎鉤狀附屬體;雄蕊10,二體;心皮1,花柱細長線形,基部有短柔毛,柱頭漸尖,密被黃色短柔毛。莢果條形,長4-7cm,兩側扁壓,有長喙,果瓣於種子間具凹入的斜槽紋。種子3-6粒,近圓形,種皮暗紅色,有時有褐色斑點,種臍側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分佈區域

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有栽培。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叢林中或林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