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隱睪症概述

附睪不只是成年男性會有,小孩子也會,很多人男性隱睪的發病原因不瞭解,隱睪症概述有什麼呢:

隱睪也稱睪丸未降或睪丸下降不全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程式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陰囊。

隱睪的發病率在生長髮育中逐漸降低,早產兒的發病率約30%,新生兒為4%,1歲時為0。66%成年人為0。3%表明睪丸的下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出生後睪丸仍可繼續下降。但一般至6個月之後繼續下降的機會明顯減少。

胚胎睪丸形成時其位置相當於第12胸椎隨著胚胎時期脊柱的迅速發育,第12胸椎向顱側移行睪丸受相對固定的睪丸引帶約束不能隨第12胸椎上移,其位置反而靠近腹股溝管內環處這一過程可能也與苗勒管(副中腎管)抑制物質調節有關。隨之睪丸從腹股溝管內環經腹股溝管出外環而進入陰囊,是謂睪丸下降過程。

有關睪丸正常下降的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存在下列幾種推測:

1.睪丸引帶的牽拉睪丸引帶的近端附著於睪丸和附睪末端主要附著於陰囊底部,另有部分分別附著於恥骨結節會陰部或股內側部。在睪酮的作用下引帶容積增大腫脹精索血管也延長增粗呈曲張狀,睪丸即沿著引帶擴張過的腹股溝管進入陰囊底部。如果睪丸在其下降過程中停留在腹股溝管或內、外環附近則為下降不全如睪丸沿睪丸引帶末端的其他分支下降至恥骨部會陰部或股部未降至陰囊底部,則成為異位睪丸。

但睪丸引帶的形態結構、功能效應並不明確人類胚胎中,引帶和陰囊僅有微弱的附著可能不足以支援對睪丸的任何牽拉。

2.腹內壓作用腹內壓增高造成睪丸離開腹部進入腹股溝管,其證據是一種先天性腹壁肌肉發育不良的綜合徵,型狀腹綜合徵,常伴有雙側腹腔內隱睪。

3.內分泌調節內分泌因素在促進睪丸降入陰囊過程中肯定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瞭。

透過以上內容我們對小兒隱睪症概述有所瞭解,只有瞭解病因才能做針對的治療。所以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加強注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