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脂 - 中藥材

熊脂,中药材名。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G.Cuvier和棕熊UrsusarctosLinnaeus的脂肪油。具有补虚损,润肌肤,消积,杀虫的功效。主治虚损羸瘦,风痹不仁,筋脉挛急,积聚,面疮,癣,白秃,臁疮。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虛損,潤肌膚,消積,殺蟲。

主治

虛損羸瘦,風痺不仁,筋脈攣急,積聚,面瘡,癬,白禿,臁瘡。

用法用量

內服:和花椒熬煉後開水沖服,10-20g。外用:適量,塗搽。

相關論述

1、《本經》:“主風痺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久服強志,不飢,輕身。”

2、《別錄》:“主食飲吐嘔。”

3、《中國動物藥》:“補虛損,強筋骨,潤肌膚。治虛損羸瘦,筋脈拘急,頭癬,臁瘡。”

4、《新修本草》:“長髮令黑,悅澤人面;酒煉服之,瘥風痺。”

5、《日華子》:“治風,補虛損,殺勞蟲,強心。

6、《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補血殺蟲;治腫脹積聚;外用塗臁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白禿瘡及發中生癬:熊白敷之。(《產乳集驗方》)

2、治數十年鵝掌風:熊油一兩,瓦松三錢,輕粉一錢,樟腦一錢。各為末。先以甘草三錢,桂枝三錢煎湯洗之,烘乾,以熊油調各末,搽而烘,一日三次。(《洞天奧旨》)

3、治發黃:熊脂塗髮梳之,散頭床底伏地一食傾,即出,便盡黑。(《千金翼方》)

4、治臁瘡:熊油塗搽患處。(《中國動物藥》)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色白微黃,略似豬油,遇冷凝結成膏,熱則熔化為液狀。氣微香。

以純淨無渣、氣香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1、黑熊:棲息於混交林或闊葉林中。一般居於山上的石洞或大樹洞中,有冬眠習性,夏、冬季有垂直遷移現象。白天活動,視覺較差,善爬樹,熊游泳力強。雜食性,但以植物為主。2、棕熊:棲息於廣闊葉林、針葉林或混交林中。有冬眠習性,雜食以植物為主。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熊科動物黑熊和棕熊。

形態特徵

1、黑熊:體形較大,長1.5-1.7m,體重約150kg。頭部寬圓。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較長且被有長毛,伸出頭頂兩側。頸部短粗,兩側毛特別長。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較一致,漆黑色,有光澤。四肢粗健,前後足均具5趾,前足腕墊寬大與掌墊相連,後足蹠墊亦寬大且肥厚,前寬後窄,內側中部無毛間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頜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為黑色並帶有光澤。2、棕熊:體形較大,長約2m,重200-300kg。頭闊而圓,吻部較長,鼻也較闊,其端裸出,略側扇。耳小,能動,內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壯,尾短。四膠粗壯,前後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長於後足。爪側扁而彎曲,呈暗褐色。全身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銀灰色、棕黃色或棕紅色。成體胸部無白色斑紋。

分佈區域

1、黑熊:分佈極廣泛,東北、華北、西南、華南及陝西、甘肅、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均有分佈。2、棕熊:分佈於東北及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人工製造

1、生活習性:熊為森林中的大型動物,性孤癖不成群,常單獨在森林中棲息和活動。晝行性,善於游泳、爬樹,能直立行走,屬於半冬眠動物,遇到干擾時可立即解除冬睡而外出活動。雜食性,主要以植物嫩芽、嫩草及各種野果為食,尤喜食蜂蜜。熊的視覺較差,但嗅覺和聽覺發達,從體型上看,寒冷地區的熊體型大,皮脂肥厚,熱帶地區的熊體型小。2、養殖技術:熊是季節性發情的動物,每年5-8月為發情交配季節。妊娠期約210-220d,一般在12月末至翌年2月間產仔。每胎產1-3仔。雌熊性成熟年齡為3-3.5歲,雄熊為4歲左右。當前,養熊方式有籠養、圈養、室養等。成年熊類多為單養,幼年熊類可以集體飼養。我國養熊業歷史悠久,特別對熊的馴化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繁殖技術上,使熊不但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透過自然交配而獲得後代,還可透過人工授精繁殖後裔。3、飼養管理:我國的養熊業基本上可分為控制飼養和馴化放牧兩種型別。控制飼養包括籠養、圈養和室養等,全部靠人工飼餵,限制在一定範圍內活動,用於活取膽汁的熊皆為此種方式。馴化放牧則用於幼熊生長髮育時期或大群飼養以獲取更多的產品時,要求有廣大的牧場以供熊群運動、採食、飲水等,也需人工供給一定量的飼料,一般以玉米粉、豆餅粉、麥麩、高梁粉等作為精料,經熟制後投餵,並適當搭配動物性飼料、青綠多汁飼料、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