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莧 - 中藥材

铁苋,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及短穗铁苋菜AcalyphabrachystachyaHormen.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儿疳积,痈疖疮疡,皮肤湿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消積。

主治

痢疾,洩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小兒疳積,癰癤瘡瘍,面板溼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敷。

注意事項

老弱氣虛者慎服,孕婦禁服。

化學成分

鐵莧菜全草含沒食子酸、鐵莧鹼。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鐵莧菜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128對志賀痢疾桿菌。1∶32對史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綠膿軒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鐵莧菜中的沒食子酸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雙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為鐵莧萊中抗菌的主要成分。

2、平喘作用:鐵莧菜所含沒食子酸有平喘作用。給豚鼠和貓腹腔注射鐵莧菜中提取出的沒食子酸120mg/kg,約30min有明顯拮抗支氣管收縮作用,這種效應可維持120min。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止瀉痢,治虛熱,牙痛腮腫,二便熱結。”

2、《天寶本草》:“利水通淋,走小腸,紅痢煎酒下,白痢用茶下。”

3、《本草推陳》:“止痢,止血,用於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吐血,下血,刀瘡,跌打傷。”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溼,收斂止血。主治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咳嗽氣喘,皮炎,溼疹。”

5、《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大小便。治腹瀉,痢疾腹痛,食積飽脹。”

6、《廣西本草選編》:“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小兒疳積,萎黃病,血淋。”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腸炎:鮮(鐵莧菜)全草30-60g,水煎服;或焙乾研粉,每次3g,每日3次,開水送服;或鮮(鐵莧菜)全草、鮮地錦草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阿米巴痢疾:鐵莧菜根、鳳尾草根(均鮮)各30g,腹痛加南瓜藤卷鬚(鮮)15g。水煎濃汁,早晚空腹服。

3、治吐血:鐵莧菜60g,淡竹葉15g。水煎服。(2-3方出自《江西草藥》)

4、治吐血,便血,尿血:(鐵莧菜)全草30g,煎服;或配地榆、甘草,療效更確切。(南藥《中草藥學》)

5、治疳積:鐵莧菜鮮全草30-60g,同豬肝煎煮服食。或用鐵莧菜鮮品15g,姜、蔥各30g,搞爛,加入鴨蛋清拌勻,外敷腳心1夜,隔3d 1次,連敷5-7次。重病例內服、外敷並同。(《浙南本草新編》)

6、治小兒積滯洩瀉:鐵莧15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毒蛇咬傷:鐵莧菜、半邊蓮、大青葉各30g。水煎服。(《江西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5-7月間採收,除去泥土,曬乾或鮮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40cm,莖細,單一或分枝,棕綠色,有縱條紋,具灰白色細柔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菱形或近橢圓形,長2.5-5.5cm,寬1.2-3cm,先端稍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棕綠色,兩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細柔毛。花序自葉腋抽出,單性,無花瓣;苞片呈三角狀腎形。蒴果小,三角狀半圓形,直徑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氣微,味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大戟科鐵莧菜屬鐵莧菜及短穗鐵莧菜。

形態特徵

1、鐵莧菜: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莖直立,分枝,被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5cm;葉片卵狀菱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7.5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出脈3條,邊緣有鈍齒,兩面均粗糙無毛。穗狀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同株;通常雄花極短,長2-10mm,生於極小苞片內;雌花序生於葉狀苞片內;苞片展開時腎形,長1-2cm,合時如蚌,邊緣有鈍鋸齒,基部心形;花萼四裂;無花瓣;雄蕊7-8枚;雌花3-5朵;子房被疏柔毛,3-4室;花柱羽狀分裂至基部。蒴果小,三角狀半圓形,被粗毛;種子卵形,長約2mm,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2、短穗鐵莧菜:該種與鐵莧萊的主要區別是,莖軟弱,有短絨毛或近光滑,有縱條紋。葉片薄,菱形或卵狀心形,葉柄長。穗狀花序極短,腋生,苞片3裂,裂片披針形。花、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1、鐵莧菜:分佈於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及東北、華北、華南、西南各地及臺灣。2、短穗鐵莧菜:分佈於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道地產區

產於全國各地。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1、鐵莧菜:生於曠野、丘陵、路邊較溼潤的地方。2、短穗鐵莧菜:多生於低山坡及荒地中。

生長見習

適應性強,高山和平壩的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四川地區在3-4月播種。築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淺穴,施人畜糞水。1h㎡用種子7.5kg左右,與草木灰及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灰,勻撒穴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