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 中藥材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功效作用

功能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溼止癢。

主治

1、各種出血證:艾葉性溫,能溫經止血,尤宜用於虛寒性出血。

2、虛寒性腹痛:艾葉能散寒止痛,暖宮助孕。

3、瀉痢霍亂,婦女帶下:艾葉辛溫散寒,苦溫燥溼,故適用於瀉、帶下屬寒溼下注者。

4、瀉、帶下屬寒溼下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燻灸;或搗敷;或煎水燻洗;或炒熱溫熨。

不良反應

1、艾葉中的揮發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可引起面板黏膜灼熱潮紅。口服對胃腸可產生刺激性,吸收後發生中毒性黃疸性肝炎。

2、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使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導致驚厥。

禁忌

中西藥配伍禁忌:與鎮靜藥、麻醉藥同用時不宜劑量過大。

注意事項

陰虛血熱者慎服。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倍半萜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等。

藥理作用

艾葉具有抗菌、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平喘、抗過敏性休克、鎮咳、祛痰、利膽、興奮子宮作用,對心血管系統、血凝和血小板、中樞神經系統均有影響。

毒理作用

1、小鼠LD50:艾葉煎劑腹腔注射為23g/kg;艾葉油灌胃為2.47ml/kg和1.82g/kg,腹腔注射為1.12ml/kg,4-松油烯醇灌胃為1.237g/kg和1.242g/kg;丁香烯口服為3.355g/kg。家兔腹腔注射艾葉油2ml/kg10min後,由鎮靜轉入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減慢,但角膜反射始終存在,體溫、瞳孔大小均無明顯影響,最後呼吸抑制致死。

2、兔每日灌服艾葉油0.45ml/kg(分2次服)或每日上、下午各噴霧吸入1次,約每日0.5ml/只,連用10或20d,動物一般情況無明顯改變,體重有所減輕;用藥後30d,吸入組兔血色素明顯升高,而口服組無明顯變化;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尿蛋白及鏡檢、磺溴酞鈉(BSP)排洩試驗、酚紅排出量均無明顯改變;對心電圖影響不顯著。兔灌服4-松油烯醇或丁香烯每日0.3ml/只,分兩次服連服20d。前者體重比對照組稍有下降,血色素稍升高,二者對白細胞總數及分類、BSP排洩、酚紅排出量均無影響;4-松油烯對心電圖波形無改變,多數兔心率減慢10%-20%;丁香烯對心電圖無影響。

相關論述

1、《本草經集註》:“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

2、《藥性論》:“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

3、《新修本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4、《食療本草》:“(療)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

5、《日華子》:“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婦女崩漏、妊娠下血,配阿膠、當歸、地黃等溫經散寒,養血止血,如《金匱要略》膠艾湯;若衝任虛損,崩漏不止,可加炮姜、血餘炭、陳棕炭等加強溫經止血之功;若兼氣虛不攝,還可加黃芪、黨參、白朮等以益氣攝血;若腎虛胎動不安,則可加菟絲子、桑寄生、續斷等以養血益腎安胎。

2、治中陽虧虛,統攝無權之吐血、衄血,《千金要方》用熟艾葉單味煎服,《金匱要略》柏葉湯則配乾薑、柏葉同用,溫中助陽兼止血;而屬血熱妄行之吐衄咯血,應以鮮艾葉配涼血止血之鮮生地、鮮荷葉、鮮柏葉同用,既能同奏止血之功,又能防止寒涼留瘀之弊,如《楊氏家藏方》四味丸。

3、治衝任虛寒,小腹冷痛,月經不調,日久不孕者,配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散寒止痛,養血調經,如《直指方》艾附暖宮丸;寒甚者還可與附子、乾薑同用。

4、治產後感寒腹痛或老人臍腹冷痛,可用熟艾葉入布袋兜於臍部。

5、治陽虛寒盛或風寒溼邪所致的各種疼痛,將艾絨製成艾條、艾炷,點燃灸患處或穴位,具有溫煦氣血、透達經絡作用。

6、治瀉、帶下屬寒溼下注者,單用或配乾薑煎服即效。伴腹脹腹痛者,可加配陳皮行氣止痛兼以燥溼;吐下不止者,則可加肉豆蔻、訶子、龍骨等收斂止瀉;霍亂轉筋者須與木瓜、藿香、香薷等同用,散寒燥溼,舒筋緩急。

7、治婦女帶下,配蒼朮、白朮、當歸內服或苦參、蛇床子、白芷等外洗以燥溼止癢。

8、治溼疹、疥癬、面板瘙癢、黃水瘡等,可單味外用或與黃柏、花椒、防風等煎水燻洗,亦可配枯礬研末外敷。

鑑別用藥

1、生艾葉、醋艾葉、艾葉炭:生艾葉芳香,可以入血,辛溫可以散寒,善於理氣血散風寒溼邪,多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面板溼疹瘙癢。醋艾葉溫而不燥,並能增強逐寒止痛作用,多用於虛寒之證。炭藥辛散之性大減,溫經止血之力增強,多用於虛寒性出血證。

2、艾葉與苧麻根:二藥均能止血安胎,用於出血、胎動不安。但苧麻根能清熱涼血,用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紫癜屬於熱性出血者。艾葉長於溫經止血,故虛寒性出血多用,尤以婦科崩漏下血者多用。此外,苧麻根還能清熱利尿,解毒斂瘡,適用於溼熱下注,小便淋漓澀痛及癰腫瘡毒,或毒蛇咬傷等。艾葉還能散寒止痛,多用於中下焦虛寒之證。

相關藥品

保胎無憂片、滋腎育胎丸、保胎丸、潔爾陰泡騰片(洗液)、藥艾條。

相關方劑

膠艾湯(《金匱要略》)、艾附暖宮丸(《仁齋直指方論》)、固經丸(《楊氏家藏方》)、艾葉湯(《聖惠方》)。

藥膳食療

艾葉止痛粥:

1、功效:此粥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效果,對於虛寒性體質所引發的痛經有益。

2、原材料:艾葉30克,糙米100克,紅糖適量。

3、做法:艾葉略洗,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煎煮成濃汁後。去渣取汁備用。在艾葉湯中放入洗淨的糙米,煮成稠粥後,再加入紅糖。調味即成。

4、用法:每天1次,佐餐食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培育當年9月、第2年6月花未開時割取地上部分,摘取葉片嫩梢,曬乾。

炮製方法

1、艾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2、艾葉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略炒,取出晾透。

3、醋艾葉:取淨艾葉,加米醋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每艾葉100kg,用米醋15kg。

4、醋艾葉炭:取醋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幹,取出涼透。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醋艾葉、醋艾葉炭密閉,置陰涼乾燥處。艾葉炭、醋艾葉炭散熱防復撚。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以葉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絨毛多、質柔軟、香氣濃郁者為佳。

飲片性狀

1、艾葉:為皺縮破碎葉片,有短柄,葉面灰綠色,有稀疏的短綿毛及白色腺點,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2、艾葉炭:為焦黑色細末,有細條狀葉柄。

3、醋艾葉:形如艾葉,略有醋氣。

4、醋艾葉炭:形如艾葉炭,略具醋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蒿屬植物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密被白色茸毛,中部以上或僅上部有開展及斜升的花序枝。葉互生,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長6-9cm,寬4-8cm,基部急狹或漸狹成短或稍長的柄,或稍擴大而成托葉狀;葉片羽狀或淺裂,側裂片約2對,常楔形,中裂片又常三裂,裂片邊緣有齒,上面被蛛絲狀毛,有白色密或疏腺點,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葉漸小,三裂或不分裂,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復總狀,長約3mm,直徑2-3mm,花後下傾;總苞卵形;總苞片4-5層,邊緣膜質,背面被綿毛;花帶紅色,多數,外層雌性,內層兩性。瘦果常幾達1mm,無毛。花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稱“蘄艾”。

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林緣。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旱、耐蔭。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用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叢,分株栽種,按行株距33cm×33cm開穴,每穴栽3-4株,填土壓實,澆水。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