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會抑鬱 老人抑鬱子女怎麼做

  【導讀】老年人為何會抑鬱?老年人雖然沒什麼壓力,但有很多老年人也會患抑鬱症,那你知道老年人為何會抑鬱嗎?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講究竟老年人為何會抑鬱。

老年人為何會抑鬱

  家庭原因:當老年人離退休後,自己的子女亦相繼成家立業,組織家庭,離家而去。許多老人是單獨居住生活,並且不願成為子女的負擔,孤獨一人生活。有這種情況的家庭,需要注意,有時間多多陪陪老人,陪他們散散心說說話,這樣能防止老年人抑鬱的發生。

  疾病原因: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關節炎、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往往是遷延時間長,治療效果一般,這些都會使人感到無能為力,力不從心,心情沮喪,無奈抑鬱。這也是老年人患抑鬱症,主要的原因之一。

  被藥物引發:許多老年人需要規律地服用多種藥物以治療自己的軀體疾病。有些藥物能加重或引起類似抑鬱症的症狀,如心血管藥物、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種藥物副作用的個體差異性很大,所以因藥物引發抑鬱的程度也會有較大的區別。

  性格原因:老人性格與抑鬱狀態關係極大,性格內向者容易患抑鬱症,個性好強者亦易患抑鬱症。老人不甘心離退休後無所事事,進而產生無助、無望、無力的悲觀觀念。性格原因,也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心理恐懼:不同人對死亡、死亡過程有非常不同的恐懼,大多數人對死亡過程,比對死亡本身,更害怕疾病失去行動自由,疼痛不適的折磨、睡覺時死亡或是清醒時死亡,死亡到底為何物。對有些人來說,死亡本身更可怕當死時,一切交給一種知之甚少的力量,一種不知帶往何方的力量。

  生活變故:隨著年齡增長,生活中出現不良生活事件:喪偶、喪友、體力不支、重病或慢性病纏身、喪失健康、喪失腦力、失去工作、機會、地位和金餞。所有這些對老年人來說,心理無法忍受,為喪失而感到悲哀憂傷。以此下去,就會增加抑鬱症的發生。

  老人抑鬱子女怎麼做

  1、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和萬事興這句話流傳至今體現出了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年人。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回歸家庭,有些老人甚至從每天睜開眼到晚上閉眼睡覺一整天都是圍著家庭轉。因此,可見家庭環境對老人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2、子女多給予父母關愛

  了老年人自身努力調節精神狀態以外,家人也要多給予關心和理解,因為家人的支援和幫助可大大增強老年人的生活信心,以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尤其是子女的關愛和陪伴,要多抽出時間與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給予老年人以精神寄託和安慰,可以有效預防老年抑鬱症。

3、培養興趣愛好

  很多老人因為退休後沒有事情做,一下子從忙碌的生活變得很空閒,這讓他們無法適應,因此就會患老年抑鬱症。這個時候,子女應該鼓勵老人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享受生活。

  人到了老年之後,積極去參加社會活動很重要,所以老年人必須要主動與他人交往,從中獲得友誼,排解內心的孤獨與寂寞感。而子女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多與老人交流,多回家看看,或者帶著老人出去參加活動,多予以關心,這樣才可以有效預防老年人患上抑鬱症。

老人抑鬱症的禁忌有哪些

  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漸突出,不僅僅是日漸衰弱的身體機能,各種心理問題也漸漸凸現出來。而抑鬱症就是老年人苦惱的原因之一。那麼在對待老年人抑鬱症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聽聽心理保健專家怎麼建議的吧。

  專家建議治療老年人抑鬱的時候一定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太悲觀也不要盲目的樂觀,正確的對待自己的病情,要有信心和恆心,科學的治療。

忌過於依賴藥物

  藥物是治療抑鬱症時候必須的措施之一,可是很多人都過於依賴藥物的作用,覺得只要吃藥了,那麼其他的就不是問題了,抑鬱就會自己好了。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對,針對抑鬱症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專家建議:生活具有規律性,按時作息、進餐,安排好運動、***時間,避免整天呆在家中將自己“封閉”起來。調節心態,使生活充滿情趣,既增強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質量。

忌對藥物的副作用擔心過多

  在一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凡屬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會“傷害腦子”。因而有些老年人對抗抑鬱藥使用也顧慮甚多,以為是輕型抑鬱症最好不用藥,要用也最好是偶爾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長期服藥。這是一種誤識。老年患者應當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絡,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鬱藥,堅持足夠療程。

  對於患有抑鬱症的老年人我們要有耐心,也需要有愛心,這兩個都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一樣你的治療將不會有任何效果,身體會變本加厲的惡化。所以這裡小編建議所有的年輕人對於家裡的老人一定要有耐心。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