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 中藥材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

主治

1、表證發熱,項背強痛:本品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具有發汗解表,解肌退熱之功。外感表證發熱,無論風寒與風熱,均可選用本品。

2、麻疹不透:本品味辛性涼,有發表散邪,解肌退熱,透發麻疹之功。

3、熱病口渴,陰虛消渴:本品甘涼,於清熱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

4、熱洩熱痢,脾虛洩瀉:本品味辛升發,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奏止瀉痢之效。

5、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症狀,故臨床常用治高血壓病頸項強痛。

6、西醫診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背痛、痙攣等屬於外感表證者,麻疹見有表邪外束者,傳染性紅斑症(第五疾病)、手足及口病、迴歸熱、糖尿病、尿崩症等屬於熱病傷津、陰津不足者,傳染性腹瀉、功能性腹瀉、其他食物中毒(細菌性)、其他原蟲性腸道疾病、其他病原體所致之腸道汙染、細菌性腸炎等屬於脾虛或胃腸溼熱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9-15g。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昇陽止瀉宜煨用。

禁忌

中西藥配伍禁忌:

1、與降壓藥、降糖藥、腦血管擴張藥同用宜減小劑量。

2、葛根可以拮抗腎上腺素和異丙腎上腺素的血管收縮作用,故不宜並用。

注意事項

虛寒者忌用,胃寒嘔吐者慎用。

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黃酮類物質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醇、葛根藤素及異黃酮苷和澱粉。

藥理作用

葛根煎劑、醇浸劑、總黃酮、大豆苷、葛根素均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總黃酮能擴張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症狀。葛根素能改善微迴圈,提高區域性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有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對小鼠離體腸管有明顯解痙作用,能對抗乙醯膽鹼所致的腸管痙攣。葛根還具有明顯解熱作用,並有輕微降血糖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本草十劑雲,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2、《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痺。”“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3、《本草匯言》:“葛根,清風寒,淨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嘗觀發表散邪之藥,其品亦多,如麻黃拔太陽營分之寒,桂枝解太陽衛分之風,防風、紫蘇散太陽在表之風寒,藁本、羌活散太陽在表之寒溼,均稱發散藥也,而葛根之發散,亦入太陽,亦散風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蘇、防,辛香溫燥,發散而又有損中氣之誤也;非若藁本、羌活,發散而又有耗營血之虞也。”

4、《本經》:“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

5、《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脅風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症,可與薄荷、菊花、蔓荊子等辛涼解表藥同用。若風寒感冒,邪鬱化熱,發熱重,惡寒輕,頭痛無汗,目疼鼻幹,口微渴,苔薄黃等症,常配伍柴胡、黃芩、白芷、羌活等藥,如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本品既能辛散發表以退熱,又長於緩解外邪鬱阻、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所致的項背強痛,故風寒感冒,表實無汗,惡寒,項背強痛者,常與麻黃、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湯(《傷寒論》);若表虛汗出,惡風,項背強痛者,常與桂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

2、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暢,常與升麻、芍藥、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若麻疹初起,已現麻疹,但疹出不暢,見發熱咳嗽,或乍冷乍熱者,可配伍牛蒡子、荊芥、蟬蛻、前胡等藥,如葛根解肌湯(《麻科活人全書》)。

3、治熱病津傷口渴,常與蘆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療消渴證屬陰津不足者,可與天花粉、鮮地黃、麥門冬等清熱養陰生津藥配伍,如天花散(《仁齋直指方》);若內熱消渴,口渴多飲,體瘦乏力,氣陰不足者,又多配伍烏梅、天花粉、麥冬、黨參、黃芪等藥,如玉泉丸(《沈氏尊生書》)。

4、治表證未解,邪熱入裡,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苔黃脈數,或溼熱瀉痢,熱重於溼者,常與黃芩、黃連、甘草同用,如葛根芩連湯(《傷寒論》)。若脾虛洩瀉,常配伍人參、白朮、木香等藥,如七味白朮散(《小兒藥證直訣》)。

5、治高血壓病頸項強痛,如北京同仁堂生產的愈風寧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藥組成。

相關配伍

1、葛根配柴胡:二藥皆能發散解表以退熱,相須為用則藥力更佳。凡感冒發熱,無論有汗、無汗,皆可用之以解表退熱。又二藥皆有升舉陽氣之功,配伍使用,常用治脾氣下陷所致的洩瀉等。

2、葛根配桂枝:二藥皆有解肌透表之功。葛根辛甘平,善透陽明經鬱熱而舒筋脈;桂枝辛甘溫,能通太陽經之鬱滯而透達營衛。相互配用,有解表退熱,舒筋活絡之功。常用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項背強急不利者。有汗者配白芍,無汗者配麻黃。

3、葛根配麻黃:葛根辛甘平,能發散解表,舒緩筋脈;麻黃辛溫,善於發汗解表二藥相合,既能發汗解表以退熱,又能舒緩筋脈以除痺。常用治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項背拘急疼痛者。

4、葛根配升麻:葛根功能解肌退熱,發表透疹;升麻功能發表透疹,清熱解毒。二藥伍用,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外,共奏發表散邪,透發疹毒之功。常用治麻疹初起,發熱惡寒,疹出不暢以及斑疹初起,頭痛發熱者。

5、葛根配黃連:葛根輕清升浮,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達到止瀉之功;黃連苦寒,清熱燥溼以止瀉痢。二藥伍用,以增強清熱燥溼止瀉痢之力。常用治溼熱內蘊大腸所致的洩瀉、痢疾。

6、葛根配白朮:葛根輕清升浮,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達到止瀉之功;白朮苦溫性燥,長於益氣健脾,燥溼止瀉。二藥伍用,有健脾昇陽止瀉之功。常用治脾虛所致的大便溏瀉、食少乏力等。

7、葛根配降香、石菖蒲:葛根善於升發脾胃清陽之氣;降香善於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石菖蒲善於宣壅開竅、化痰除溼。三藥合用,升降與宣通並施,則清升濁降,痰瘀宣化,氣機調暢。常用治痰瘀痺阻胸中所致的胸痺心痛。

鑑別用藥

1、生葛根與煨葛根:二者均能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煨葛根為生葛根經麩皮煨制而成,更長於昇陽止瀉,多用於洩瀉。一般退熱生津宜生用。

2、柴胡、升麻與葛根: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為辛涼之品,都能發表、昇陽。均可用治外感表證,發熱、頭痛等,以及清陽不升的病證。三者對於風寒、風熱表證,皆可配伍使用。其中,柴胡、升麻兩者均能昇陽舉陷,可用治氣虛下陷,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等臟器脫垂。升麻、葛根兩者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發不暢。但柴胡苦辛微寒,主升肝膽之氣,長於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退熱,疏肝解鬱。又常用於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等,為治療少陽證的要藥。治感冒發熱;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瘧疾寒熱往來。而升麻主升脾胃清陽之氣,其升提(昇陽舉陷)之力較柴胡為強,並善於清熱解毒。又常用於齒痛口瘡、咽喉腫痛、溫毒發斑、丹毒痄腮等多種熱毒病證。葛根則甘辛涼,主升脾胃清陽之氣而達到生津止渴、止瀉之功。常用於熱病煩渴,陰虛消渴:熱洩熱痢,脾虛洩瀉。同時,葛根解肌退熱,既能辛散發表以退熱,又長於緩解外邪鬱阻、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所致的項背強痛,故對於外感表證,項背強痛者尤為適宜。

3、葛根與天花粉:兩藥同為甘涼之性的藤本植物塊根,均能清熱生津止渴,可用於熱病傷津口渴及消渴證。但葛根輕揚升散,屬發散風熱藥,功專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為冶表證發熱無汗、頭痛項強之主藥,且可用於麻疹透發不暢。煨熟又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止瀉止痢,既治脾虛洩瀉,又療熱瀉熱痢。其生津止渴之功與鼓舞胃氣上行作用密切相關。目前單用葛根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及暴發性耳聾,均有一定療效。天花粉甘寒質潤,屬清熱瀉火藥,善清胃熱而養胃陰,生津之力較強,兼能清肺潤燥,消腫排膿,既治肺熱燥咳、痰熱咳嗽帶血,又治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相關藥品

重感靈片、腸胃適膠囊、消渴平片、愈風寧心片(膠囊)、桑葛降脂丸。

相關方劑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葛根湯(《傷寒論》)、升麻葛根湯(《和劑局方》)、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藥膳食療

白糖煮葛粉:

1、功效:主治傷寒、發熱頭痛,還可以用於美白豐胸,是愛美女性的上好滋補品。

2、原材料:葛根粉30-50g,白糖適量。

3、做法:將葛根粉加水適量,調成糊狀,放入鍋中,用小火煮成稠糊狀趁熱調入白糖。攪拌均勻,待糖溶化即食。

4、用法:隨意服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冬二季採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乾燥。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淡棕色。澱粉粒單粒球形,直徑3-3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10分粒組成。纖維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圍細胞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少見,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8-70μm。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對照藥材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藥材性狀

1、野葛: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韌,纖維性強。無臭,味微甜。

2、粉葛: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長12-15cm,直徑4-8cm;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橫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紋,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條縱紋。體重,質硬,富粉性。

飲片性狀

1、葛根:為不規則的厚片,表面類白色或淡棕色,粗糙,纖維性強,富粉性,可見有纖維形成的同心環層,或見纖維與粉質相間形成的縱紋。周邊淡棕色或灰棕色,質硬體重。無臭,味微甜。

2、炒葛根:形如葛根片,表面黃色,偶見焦斑。

3、煨葛根:形如葛根片,表面微黃色,米黃色或深黃色。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葛屬植物野葛。

形態特徵

粗壯藤本,長可達8m,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揹著,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8-15(-19)cm,寬5-12(-18)cm,先端長漸尖,側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疏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褐色絨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9cm,寬8-11mm,扁平,被褐色長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分佈區域

除西藏、新疆外,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道地產區

野葛主產於湖南、河南、廣東、浙江、四川等省。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溼的地方,或生於海拔1000-3200m的山溝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