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參 - 中藥材

南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bowleyanaDunn的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绞痛,心烦,心悸,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崩漏,肝脾肿大,关节痛,疝气痛,疮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主治

胸痺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崩漏,肝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化學成分

根含丹參酮Ⅰ、ⅡA,β-谷甾醇,咖啡酸,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丹參酚酸A、B、C,亞甲基丹參醌。

藥理作用

1、抗凝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能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活血祛瘀,調經止痛。主治冠心病、頭痛、失眠、關節痛、疝痛、肝炎、子宮出血、痛經、閉經、乳汁稀少、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癰、丹毒、疥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痛經:南丹參15g,烏豆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上端殘留有莖基。根數條,圓柱形,微卷曲,長5-20cm,直徑2-8mm;表面灰棕色或灰紅色。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鼠尾草屬南丹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1m。莖粗壯,呈鈍四稜形,具溝槽,被下向長柔毛。根肥厚,外表紅色。葉為羽狀複葉,對生;葉柄長4-6cm,被長柔毛;葉片長10-20cm,有小葉(5)7片,頂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側脈5-6對。輪傘花序8至多花,組成長14-30cm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花萼筒狀,二唇形,上唇寬三角形,下唇較小,三角形,淺裂或2齒;花冠淡紫色、紫色至藍紫色,冠筒長約10mm,伸出花萼,冠簷二唇形,上唇略呈鐮刀狀,下唇稍短呈長方形,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花柱伸出,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小堅果橢圓形。花期3-7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及廣西等地。

道地產區

產於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間、路旁及水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