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術後護理

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面板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裝置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區域性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療臨床應用最多。主要是選擇性肝動脈灌注治療,選擇性肝動脈栓塞,選擇性肝動脈化療栓塞。其主要生理學基礎是正常肝細胞的血液供應20%-25%來自肝動脈,75%-85%來自門靜脈。

肝癌介入治療及其護理:而原發性肝癌的血液供應90%-95%來自肝動脈,這就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療腫瘤提供瞭解剖學基礎。三者具體技術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面板上穿刺大概3-5毫米的小口,從動脈內插管至肝癌供血動脈,再透過導管給藥,不同之處在於給的藥物不同。選擇性肝動脈灌注治療是透過導管以等於或小於靜脈給藥的劑量動脈內灌注藥物。

這樣可使靶細胞區域性藥物濃度提高和延長藥物與病變接觸時間,並且減少全身的藥物總劑量,達到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是化療藥物,化療藥物的療效與腫瘤所在部位藥物的有效血濃度及藥物與腫瘤接觸的時間呈正相關關係。另外也可以灌注中藥製劑、CIK細胞過繼性免疫治療。

小肝癌介入治療及其護理,肝癌介入術後護理有以下的這些。

1、穿刺的區域性血腫護理:穿刺區域性血腫是是介入治療之後常見的併發疾病,術後穿刺點壓迫15分鐘後,用一卷繃帶壓迫穿刺點,行繃帶加壓包紮,術側肢體於伸直位制動8h,患者臥床12h。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及皮下瘀血,如有滲血,應及時更換敷料,保持穿刺點乾燥,預防感染。

2、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對於介入治療的之後的患者,其體溫、脈搏、血壓和肢體顏色的變化,尤其是術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末梢血運、面板溫度要注意觀察。

3、水化護理:術後3天內行靜脈輸液一日2500到3000毫升,根據患者情況調整滴速,60到80滴/分鐘,如老年或心腎功能不全者酌減。鼓勵患者多飲水,一日飲水不少於2500毫升,排尿要求3000毫升以上,以便藥物毒素能透過腎臟儘快排出。

4、體溫的監測:肝癌介入術後護理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必要時採用藥物降溫。出汗多時及時給患者更換床單、被單、衣褲,做好口腔和面板護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