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市穴 - 陰鼎 - 針灸穴位
阴市,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膝关节屈伸不利、疝气。直刺1-1.5寸。
名詞釋義
胃為水谷所歸,五味皆入如市雜,故有“胃為之市”之說。集結之處為市,穴為足陽明脈氣所發,又主“腰腳如冷水,膝寒……。”功在溫經散寒,故名陰市。
功能作用
祛風除溼,蠲痺止痛,舒筋活絡。
定位
位於股前區,髕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側緣。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詳細主治
1、下肢痿痺、膝關節屈伸不利。2、疝氣。
詳細操作
正坐屈膝,於膝蓋外上緣直上四橫指(一夫)處是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腰腿、膝關節冷痛麻痺、痠痛、屈身不利、下肢不遂、腰疼、消渴、寒疝、腳氣、腹脹、腹痛、水腫等。
配伍
1、配環跳穴、風市穴、委中穴、承山穴、崑崙穴、申脈穴治腰腿痛。2、配三里穴、陽輔穴、蠡溝穴治腰痛不可以顧。3、配風市穴、髖骨穴、足三里穴、陽陵穴、委中穴治兩腿痛不能行步。4、配足三里穴、上巨虛穴、下巨虛穴、梁丘穴治著痺。5、配風市穴、玉龍穴治歷節風。6、配太溪穴、肝俞穴治寒疝腹痛。7、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絕骨穴、陽輔穴、陽陵穴治腳氣。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寒疝痛,腹脹滿,痿厥少氣,陰市主之。”2、《醫經理解》:“陰市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足為陰,此為陰之市肆也。”3、《針灸甲乙經》:“在滕上三寸,伏兔下。”4、《考穴編》引明堂雲:“在膝上當伏兔下行三寸,垂手正面點到處是。”5、《類經圖翼》:“一雲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得之。”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