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 - 中藥材

熟地黄,中药名。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et Mey.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精血两亏,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主治

1、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腎陰不足,腰膝痠軟,盜汘遺精,精血兩虧,頭暈目眩,鬚髮早白等。

2、西醫診為貧血屬心肝血虛者,慢性腎炎、高血壓病屬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者,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糖尿病屬於腎陰不足者,肺結核屬陰血虧虛者,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岀血、更年期綜合徵屬血虛陰虧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不良反應

有報道服用熟地1min後面板相繼出現淡紅色丘疹,奇癢難忍。

禁忌

飲食禁忌:忌蔥、蒜、蘿蔔、無鱗魚、豬血和強鹼性食物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注意事項

1、熟地黃性溫,故外感溫熱、火熱內熾等實熱證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糖尿病患者忌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鼻咽癌、甲狀腺癌、乳腺癌患者忌用。

2、熟地黃膩滯礙胃,故氣機鬱滯痰多,脾虛腹脹,食少便溏者不宜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心絞痛患者慎用;單純性肥胖症患者忌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

3、熟地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使用胰島素或低血糖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4、補血滋陰宜與健脾藥同用,止血炭用。

5、熟地黃質地滋膩,內服有泥膈礙胃之弊,故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以健胃行滯,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藥力。

6、砂仁拌熟地黃,可減少滋膩之性。

7、忌用銅、鐵器煎藥。

化學成分

含梓醇、地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及氨基酸等。

藥理作用

1、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具有促進骨髓造血系統功能的作用,還具有止血的作用。熟地黃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對抗凝血酶有啟用作用,對纖溶系統有活化作用,因而可抑制血管內血栓形成。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酒地黃和蒸地黃煎劑具有降血壓的作用。熟地黃還具有保護心肌的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地黃可明顯促進伴刀豆球蛋白活化的脾淋巴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地黃多糖可明顯促進T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

4、對激素代謝的影響:地黃與地塞米松合用對單獨使用激素時出現的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失衡有預防作用。

5、抗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作用:能改善甲亢陰虛症狀,對異常甲狀腺狀態起調節作用。

6、啟用網狀內皮系統的作用:地黃多糖呈現顯著的網狀內皮系統促進活性,可使其吞噬指數明顯增加。

7、此外,地黃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腫瘤、抗氧化、耐缺氧、促進肝糖元合成等作用。

相關論述

1、《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2、《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用於血虛諸證:

(1)血虛心脾失養,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常以熟地黃與當歸配用,如《普濟本事方》之內補丸;或再加白芍、川芎以加強補血活血之功,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四物湯。

(2)氣血兩虛,伴肢軟乏力,精神倦怠,面色㿠白無華,則與人參配用以雙補氣血,如《景嶽全書》之兩儀膏;或再配以茯苓、白朮、當歸、白芍增強補氣益血之功,如《正體類要》之八珍湯。

(3)血虛經少或經行不調,熟地黃可與當歸、白芍荊芥炭、山萸肉配用,如《傅育主女科》之加減四物湯。

(4)血虛氣弱,妊娠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熟地黃與人參、茯苓、川斷、當歸、黃芩等配用,以補氣養血,益腎安胎;產後和血慮,惡露量少,少腹疼痛,與當歸、肉桂,川斷等配用,以補虛活血。

2、用於肝腎陰虛如證:

(1)肝腎陰虛之骨蒸潮熱盜汗,足膝疼熱,虛火較盛者,可用熟地黃與知母、黃柏等配用以滋陰瀉火、肝腎陰虛而頭目昏眩,耳聾耳鳴,腰膝痠軟,或潮熱盜汗,虛火稍輕者,則與山萸肉、山藥、丹皮等配伍以補肝腎之陰並洩妄動之相火。

(2)陰虛而肝陽上亢,頭昏目眩,本品與菊花、石決明、枸杞子等配伍以滋腎清肝養陰明目。

(3)心陰不足,心經有熱心煩失眠,癲狂驚癇,與黃連、麥冬、酸棗仁等配伍,可清心瀉火,養陰安神。

(4)腎陰虧虛,胃火上蒸,以致頭痛、牙痛,熟地黃與石膏、牛膝等配伍應用可養陰清胃、如玉女煎。

(5)若肺陰虛,相火熾,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熟地與玄參、百合、川貝母等配用,可養陰清熱潤肺化痰。

(6)腎陰虛消渴,本品與石斛、麥冬等配用,以滋陰生津止渴;或與知母、黃柏配用以滋陰清火止渴如《醫宗金鑑》之知柏地黃丸。

3、用於腎虛諸證:

(1)小兒發育遲緩,老人早衰或鬚髮早白,常與何首烏、構杞子、龜版膠等益腎填精之品配用。

(2)用於腎虛喘促,熟地能補腎納氣定喘,可與炙甘草、當歸配用,如《景嶽全書》之貞元飲。

(3)腎虛氣化不利膀胱失約,小便不禁,可與五味子、補骨脂等收斂固澀藥配用。

(4)老年人脾腎兩丐,久洩不愈,用熟地與白朮、山藥相伍,可雙補脾腎,滋陰固澀心。此外,熟地黃亦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痰遺精,小便遺瀝,或火不生七之食少便澹,多與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配用“此即所謂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意。本品常與鹿角膠肉桂、麻黃等配用以溫經養血,散寒通脈。

相關配伍

1、熟地黃配山茱萸:熟地黃長於滋補肝腎,益血養精;山茱萸善於溫補肝腎,縮尿澀精。兩藥配伍,可增強滋腎養陰,固澀精氣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的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無力、陽痿遺精、盜汗等。

2、熟地黃配細辛: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細辛善於祛風散寒。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散寒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

3、熟地黃配山藥: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山藥善於益腎固精,補脾益陰。兩藥配伍,可增強滋陰補腎,固精止遺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遺精、遺尿等。

4、熟地黃配砂仁: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砂仁善於化溼行氣,溫中止瀉。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血養陰,填精益髓,化溼行氣的作用。適用於血少,腎精虧損,胃氣不和等。

5、熟地黃配麻黃: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麻黃善於發汗平喘,散寒通滯。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填精,散寒通滯的作用。適用於寒溼阻礙之陰疽,貼骨疽,流注及腎虛寒飲喘咳,婦女經期哮喘等。

6、熟地黃配龜甲: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龜甲善於滋陰潛陽。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血填精,滋陰潛陽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火旺的頭暈、耳鳴、少寐、健忘、潮熱盜汗、脅肋脹痛等。

7、熟地黃配五味子:熟地黃長於補血填精;五味子善於斂肺滋腎。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納氣,斂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腎虛不能納氣,咳嗽氣喘,呼多吸少等。

8、熟地黃配白芍: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白芍善於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血養陰,養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血不足,兩目昏花,視物不明等。

9、熟地黃配桑寄生: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桑寄生善於補益肝腎,養血安胎。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填精,養血安胎的作用。適用於胎動不安等。

10、熟地黃配黨參:熟地黃長於補血養陰,填精益髓;黨參善於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氣血兩虧,形神不足等。

鑑別用藥

1、鮮地黃、生地黃、清蒸熟地黃、酒制熟地黃、生地黃炭、熟地黃炭:鮮地黃含質液較多,味甘苦性寒,以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為主。經加工乾燥後即生地黃(乾地黃),味甘性寒,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主。經蒸制後的熟地黃,質厚味濃,其性由寒轉溫,其味由苦轉甜,其功能由清轉補,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為主。也就是說,透過特殊的炮製方法,實際上地黃已由清熱涼血的生地黃轉為補血藥熟地黃了。但清蒸熟地黃有滋膩礙脾之弊,加酒蒸制後,其性轉溫,主補陰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藥勢、通血脈,更有利於補血,並使之補而不膩。生地黃炭主入血分,善於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引起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種出血證。熟地黃炭以補血止血為主,用於崩漏或虛損性出血。

2、山藥與熟地黃:兩藥均味甘,具有滋腎陰的功效,用於腎虛遺精。然山藥滋腎澀精,平補陰陽,用治腎虛不固,遺精滑精。熟地黃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用治肝腎陰虛,遺精盜汗。山藥甘平,既補脾氣,又補胃陰,兼能收澀止瀉,無論脾氣虛弱,脾(胃)陰不足,均可用之。故善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脾虛洩瀉,苔膩脈緩,胃陰不足,口乾食少,舌紅脈細。山藥甘平質潤,能補肺氣,養肺陰,常用於肺虛喘咳,亦可用治肺腎兩虛,攝納無權所致虛喘者。山藥補脾益腎,收澀止帶,又為婦科止帶良藥,善治脾虛溼盛,白帶過多;脾虛溼熱下注,帶下黃稠;腎虛不固,帶下清稀,綿綿不止。山藥又可補脾益腎,收澀縮尿,還可用治膀胱虛冷,遺尿尿頻之證。山藥又能補肺脾腎三經之陰,故有養陰生津止渴之效,可用治陰虛內熱,口渴多飲,小便頻數之消渴病。熟地黃甘微溫,為養血補虛,調經固崩之要藥,故又可用治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

相關藥品

六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維血寧顆粒、健延齡膠囊、還少膠囊、更年寧心膠囊。

相關方劑

四物湯(《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飲子(《聖濟總錄》)、左歸丸(《景嶽書》)、大補陰丸(《丹溪心法》)、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知拍地黃九《醫宗金鑑》、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鑑》、都氣丸《醫貫》、麥味地黃丸《壽世保元》、左歸丸《景嶽全書》、左歸飲《景嶽全書》、大補陰丸《丹溪心法》、腎氣丸《金匠要賂》。

藥膳食療

首烏地黃粥:

1、功效:益腎抗老、養肝補血。適用於肝腎不足、陰血虧損、頭暈耳鳴頭髮早白、貧血等。

2、原材料:制何首烏30g,熟地黃15g,大米100g,白糖適量。

3、做法:將制何首烏、熟地黃先煎。去渣取汁,大米淘洗乾淨,將藥汁倒入大米中,以文火煮成稀粥。快熟時調入白糖即可。

4、用法:溫服,每日1-2次。便溏者勿服。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早地黃在10月上、中旬;晚地黃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穫;野生品春季亦可採挖。採時仔細深挖,不要挖斷根部,除淨莖葉、蘆頭及鬚根,洗淨泥土即為魯地黃。亦可在挖出後不洗即以幹砂土埋藏,放乾燥陰涼處,用時取出,可儲存2-3個月。

炮製方法

1、酒熟地黃:取淨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乾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於滋陰補血。

2、蒸熟地黃:取淨生地黃,置木甑、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取出,曬至八成幹,切厚片,乾燥。蒸熟地黃用於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3、姜制熟地黃:取生薑洗淨搗成絨後,加水5kg,久擂成汁,取薑汁倒入缸內加砂仁末、白酒及熟地汁,用木棒攪勻,隨即將曬乾的熟地黃放入缸內,反覆翻動,拌勻,使輔料滷滿地黃後,再將其放入鍋內蒸4h,至色黑,味甜如飴,有濃厚的香氣時為度;取出曬乾或微火烘乾。每生地黃100kg,用白酒5kg,生薑3kg(加水5kg),砂仁粉1kg,熟地汁10kg。

4、砂仁制熟地黃:取淨生地黃,加入黃酒,砂仁粉拌勻,裝銅罐或其他適宜容器內,密閉,以武火加熱,隔水燉約48h,至內外漆黑,發空為度,取出,晾至八成幹,切厚片,乾燥。每生地黃100kg,用黃酒30-50kg,砂仁粉1kg。

5、熟地黃炭:取熟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用於養血止血。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制熟地黃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蛀。熟地黃炭散熱防復燃。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 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 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飲片性狀

1、(酒)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2、(蒸)熟地黃:形同熟地黃。質地柔軟。味甜如飴。

3、砂仁制熟地黃:形同熟地黃。色漆黑。質地柔軟。微具砂仁香辣氣,味甜。

4、熟地黃炭:形同熟地黃。表面焦黑色有光澤。體質輕鬆鼓脹,外皮焦脆,中部有蜂窩狀裂隙。有焦甜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於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桶裝,稍彎曲,長3-4cm,外面暗紫色,裡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無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葯基部岔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後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圍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等地。

道地產區

尤以河南產品懷慶地黃最佳。

生長環境

主要為栽培,赤野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

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較耐寒,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中性或微鹼性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二合土,肥沃的粘土也能栽種。忌連作。前作宜選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

繁殖方式

根莖繁殖為主。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應用。種用根莖來源於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黃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黃種產量高、質量好。具體方法是7-8月在當年春季栽種的良種地黃地內,選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根莖,挖起折成4-5cm短節,稍風乾後,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種到一塊充分施足底肥的地裡,適當除草,追肥,雨後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橢挖隨栽。栽種地黃一般在日平均溫度為18-21℃時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慶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黃在4月上、中旬;晚地黃(或麥茬地黃),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種時在壟或畦上開溝,溝距33cm,每隔15-20cm,放種栽一節,覆土3-4cm,壓實表土後澆水。每壟種2行,每畦3-4行,苗出齊後,選陰雨天補苗,栽後1月左右勻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淺薅2-3次,並鏟去陸續生出的多餘苗。

2、田間管理:每次中耕後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糞水或餅肥,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澇,使地無積水,出現花蕾時,要隨時摘除。

病蟲防治

1、斑枯病可選抗病品種,清潔園地,發病切初期用倍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還有地黃枯萎病、大豆胞囊線蟲、輪紋病等為害。

2、蟲害有棉紅蜘蛛,發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蛺蝶,在其幼齡期用敵百蟲等防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