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脈穴 - 鬼路、陽蹺 - 針灸穴位

申脉,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鬼路、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等神志病证、腰腿酸痛。直刺0.3-0.5寸。

名詞釋義

申,與伸通,含屈伸蹺捷之意。脈指陽蹺脈。穴通陽蹺脈,為陽蹺所生也,擅長治療筋脈拘急,屈伸不利等病症,故名。

功能作用

舒筋活絡,安神定志,疏風清熱。

定位

位於踝區,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緣與跟骨之間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 

詳細主治

1、頭痛、眩暈。2、失眠、癲狂癇等神志病證。3、腰腿痠痛。

詳細操作

正坐垂足著地或仰臥位,於外踝直下0.5寸處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炙3-5壯,或艾條炙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踝關節痛、腰腿痛、中風、頭痛、腦脊髓膜炎、癲癇、精神分裂症、內耳性眩暈、動脈硬化症、子宮痙攣。

配伍

1、配環跳穴、陰市穴、風市穴治腰腿痛。2、配復溜穴、厲兌穴治足脛寒。3、配行間穴、足三里穴、金門穴治腳膝屈伸難。4、配少商穴、人中穴、前頂穴治中風不語。5、配跗陽穴、中封穴、解溪穴治足及踝痛。6、配手三里穴、腕骨穴、合谷穴治中風半身不遂。7、配百會穴、大椎穴、間使穴治癲癇。8、配金門穴、承漿穴治頭痛。9、配太沖穴、曲泉穴、陽溪穴治目赤腫痛。10、配合谷穴、外關穴、內庭穴治傷寒惡寒發熱。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腰痛不能舉足,少坐,若下車躓地,脛中矯矯(一作‘燆燆’)然。” 2、《針灸聚英》:“潔古曰:癇病晝發,灸陽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