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 中藥材

麝香,中药名。为鹿科麝属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功效作用

功能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

主治

1、閉證神昏:麝香辛溫,氣極香,走竄之性甚烈,有很強的開竅通閉、闢穢化濁作用,為醒神回蘇之要藥。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之閉證神昏,無論寒閉、熱閉,用之皆效。

2、瘡瘍腫毒,瘰癧痰核,咽喉腫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作用,若治上述諸症,內服、外用均有良效。

3、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頭痛,跌打損傷,風寒溼痺:本品辛香,開通走竄,可行血中之瘀滯,開經絡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經、止痛之效。

4、難產,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經,辛香走竄,力達胞宮,有催生下胎之效。

5、西醫診為急性昏迷、多種急性腦病、癲癇發作、腦震盪後遺症等屬竅閉神昏證,面板膿瘍、無月經、冠心病、髙血壓、扭挫傷、骨折、風溼性關節炎等屬瘀血阻絡者,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常、早期破水、胎死宮內、滯留胎盤等。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03-0.1g,一般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摻、調敷或入膏藥中敷貼。

不良反應

1、麝香毒性較小。但能明顯增加子宮收縮頻率和強度,並有抗著床和抗早孕作用,故孕婦應禁服。

2、另有報道麝香中毒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及麝香膏劑外用致過敏等,故應嚴格控制臨床使用劑量。

禁忌

1、中西藥配伍禁忌:不宜與普羅帕酮、奎尼丁等同用,有心搏驟停的危險。

2、飲食禁忌:忌蒜。不宜食瓜果、飲酒。

注意事項

虛脫證禁用;本品無論內服或外用均能墮胎,故孕婦禁用。

化學成分

麝香所含成分主要有:麝香大環化合物如麝香酮等,甾族化合物如睪丸酮、雌二醇、膽甾醇,多種氨基酸如天門冬氨酸、絲氨酸,以及無機鹽和其他成分如尿囊素、蛋白激酶啟用劑等。

藥理作用

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雙向性的,小劑量興奮,大劑量則抑制,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腦迴圈;麝香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能興奮心臟,增加心臟收縮振幅,增強心肌功能;麝香對由於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心臟障礙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與氫化可的松相似;麝香對子宮有明顯興奮、增強宮縮作用,尤對在體妊娠子宮更為敏感,對非妊娠子宮的興奮發生較慢,但作用持久,麝香酮能明顯增加子宮收縮頻率和強度,並有抗著床和抗早孕作用,且隨孕期延長,抗孕作用更趨顯著;本品對人體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濃度大則作用強,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和肉瘤S180細胞有殺滅作用。

毒理作用

1、麝香和麝香酮毒性都很小。麝香水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331.1mg/kg,靜脈注射麝香水提取物的小鼠LD50為848±104mg/kg。麝香酮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52-172m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270-290mg/kg,較大劑量麝香酮可使小鼠四肢伏倒、震顫、閉目、呼吸抑制而死亡。大鼠灌服麝香60mg/kg,家兔灌服62mg/kg,連續15d,體重、血液、肝、腎均未見異常改變。大鼠腹腔注射27.78mg/kg,體重、各臟器和血象均無變化,劑量加大1倍,可見肝、脾增大,邊緣厚鈍,病理組織切片未見異常。狗肌內注射人工麝香酮注射液400-800mg/kg,連續14d,結果所有動物食慾增強,行動自如,肝、腎功能和血象等均未發生異常。猴每隻注射1.2g,連續2d,亦無任何中毒現象。

2、用人工養麝活體所取得的麝香(家香)和天然麝香(野香)的生藥,水提取物和醚提取物進行的對比研究表明二者對巴豆油誘發的耳郭水腫、雄性腺體重量、肝臟P450含量以及對肝臟代謝藥物的影響具有一致的結果,說明兩者的藥理活性基本相同。麝鼠香和天然麝香藥理活性比較結果表明,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對抗戊巴比妥鈉睡眠和抑菌作用,與天然麝香相似。給麻醉犬靜脈注射麝鼠香和天然麝香24mg/kg,均能降低動脈血壓、總外周阻力和心肌收縮力,但麝鼠香減慢心率的作用比麝香明顯,並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提示麝鼠香有可能成為代用天然麝香的最佳藥物原料。

3、以天然麝香為對照品進行的人工麝香及其重要組成部分“芳活素”的比較實驗表明,在所觀察的18個動物模型包括神經系統、迴圈系統、內分泌、抗炎免疫、藥酶誘導等29項觀察指標中,人工麝香(或芳活素)的藥理作用與天然麝香相似。人工麝香和芳活素已於1994年2月獲新藥證書。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產難,墮胎,去(黑黽),目中膚翳。”

2、《本草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蓋麝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若諸風、諸氣、諸血、諸痛、驚癇、癥瘕諸病,經絡壅閉,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引導以幵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過耳。”

3、《本草經集註》:“療蛇毒。”“療蛇虺百蟲毒。”

4、《藥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以當門子一粒,細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癰瘡膿。”

5、《日華子》:“殺臟腑蟲,制蛇、蠶咬,沙蝨、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髒,止冷帶疾。”

6、《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7、《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䵟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溫病熱陷心包、痰熱矇蔽心竅、小兒驚風及中風痰厥等熱閉神昏,常配伍牛黃、冰片、硃砂等,組成涼開之劑,如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至寶丹(《和劑局方》)等;因其性溫,故寒閉證尤宜。

2、治中風卒昏、中惡胸腹滿痛等寒濁或痰溼閉阻氣機、矇蔽神明之寒閉神昏,常配伍蘇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藥,組成溫開之劑,如蘇合香丸(《和劑局方》)。

3、治瘡瘍腫毒,常與雄黃、乳香、沒藥同用,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也可與牛黃、乳香、沒藥同用,如牛黃醒消丸(《外科全生集》)。

4、治咽喉腫痛,可與牛黃、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中藥製劑手冊》)。

5、治血瘀經閉證,常與丹參、桃仁、紅花、川芎等藥同用;若癥瘕痞塊等血瘀重證,可與水蛭、虻蟲、三稜等配伍,如化癥回生丹(《溫病條辨》)。

6、治心腹暴痛,常配伍木香、桃仁等,如麝香湯(《聖濟總錄》)。

7、治偏正頭痛,日久不愈者,常與赤芍、川芎、桃仁等合用,如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

8、治跌僕腫痛、骨折扭挫,不論內服、外用均有良效,常與乳香、沒藥、紅花等配伍,如七釐散(《良方集腋》)、八釐散(《醫宗金鑑》)。

9、治風寒溼痺證疼痛,頑固不愈者,可與獨活、威靈仙、桑寄生等同用。

10、治難產、死胎等,常與肉桂配伍,如香桂散(《張氏醫通》);亦有以本品與豬牙皂、天花粉同用,蔥汁為丸,外用取效,如墮胎丸(《河北醫藥集錦》)。

相關藥品

麝香保心丸、麝香心腦樂片、靈寶護心丹、麝香祛痛搽劑、麝香舒活靈、麝香鎮痛膏、跌打七釐散。

相關方劑

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紫雪(《外臺秘要》)、至寶丹(《蘇沈良方》)、蘇合香丸(《廣濟方》,錄自《外臺秘要》)、紫金錠(《片玉心書》)。

附註

近代研究從靈貓科動物小靈貓ViverriculaindicaDesmarest.、大靈貓ViverrazibethaL.的香囊中採取靈貓香,從倉鼠科動物成齡雄性麝鼠OndatrazibethaL.的香囊中採取麝鼠香,它們具有與麝香相似的化學成分及功效,可用來代替麝香外用或內服。另外,人工麝香有與天然麝香有基本相似的療效,現已廣泛用於臨床,代替天然麝香,彌補藥源的不足。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獵取,獵獲後,割取香嚢,陰乾,習稱“毛殼麝香”;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稱“麝香仁”,其中呈顆粒狀者稱“當門子”。人工馴養麝多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乾或用乾燥器密閉乾燥。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囊殼,取出麝香仁,除去雜質,研細。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封,遮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藥材鑑別

鑑別

1、取毛殼麝香用特製槽針從囊孔插入,轉動槽針,提取麝香仁,立即檢視,槽內的麝香仁應有逐漸膨脹高出槽面的現象,習稱“冒槽”。麝香仁油潤,顆粒疏鬆,無銳角,香氣濃烈。不應有纖維等異物或異常氣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潤溼,用手搓之能成團,再用手指輕揉即散,不應粘手、染手、頂指或結塊。

3、取麝香仁少量,撒於熾熱的坩堝中灼燒,初則迸裂,隨即融化膨脹起泡似珠,香氣濃烈四溢,應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出現。灰化後,殘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無數無定形顆粒狀物整合的半透明或透明團塊,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狀、八面體或不規則形的晶體;並可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和內皮層膜組織。

5、取本品,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峰。

藥材性狀

1、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微突起,皮革質,棕褐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小囊孔,直徑1-3mm。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質松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2、麝香仁:野生者質柔,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褐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狀、或不規劃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常見偽品

偽品:

1、毛殼麝香:用麝香毛皮包裡動植物組織偽造而成。一種呈扁囊狀球形,直徑約5cm。外側開口面中央具有人工紮成菊花狀開口,周圍用麝毛呈旋轉樣密佈黏附於囊壁上。內側面(麝腹內部的一側),皮膜灰褐色,有毛痕(不應有毛痕)。另一種呈類圓形,表面密被灰色長毛,內、外側面區分不明顯,靠腹內側面也分佈有毛,外側面開口也不清。以上兩種型別毛殼麝香均質較硬,無彈性。

2、麝香仁:其摻偽常見的有動物肌肉、肝臟、血液、蛋黃植物種子、鎖陽、肉桂、油脂、澱粉等,礦物中的雄黃硃砂、泥沙等,這些摻偽物均以粉末混合摻入,只要透過顯微鏡檢查不難看出。麝香為名貴中藥,為多種急救珍貴中成藥的主要原料。本品由於來源少,價格昂貴,麝又為國家保護動物,因之直存在摻假、偽造等問題。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鹿科麝屬動物林麝、馬麝、原麝。

形態特徵

1、林麝:林麝體長約75cm,體重約10kg。毛色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無顯著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內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毛帶延伸至頸和胸部。四肢前面似體色較淡,後面多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後肢長,弓腰似兔,後肢為蹠行性。成年雄麝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囊,開口於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於臀毛中。

2、馬麝:馬麝體形較大,體長85-90cm,體重15kg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後部棕褐色較強。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眼下黃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內周緣、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背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個斑點排成兩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黃色。

3、原麝:體長85cm左右,體重12kg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雄性上犬齒髮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隱於臀毛內。雄性臍部與陰囊之間有麝腺,成囊狀,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二小口,前為麝香囊口,後為尿道口。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兩個白道直連頷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內白色。從頸下兩側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兩條白色寬頻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斑點,排成4-6縱行。腹面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內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棕或棕褐色。尾淺棕色。

分佈區域

1、林麝:分佈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2、馬麝:分佈於青藏高原、甘肅、雲南、四川等地。

3、原麝: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人工製造

1、養殖技術:麝為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發情交配期在10月至翌年2月份,公麝發情期較長,從9月份開始到翌年4月份,11-12月份為發情旺期。雌麝發情季節內有3-5個發情週期。妊娠期為178-189d,產仔多在5-6月,每胎產1-3仔。麝一般1歲半左右性成熟,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公麝3歲半,母麝2歲半參加配種,一般多用單公群母配種法,即按1雄∶4-6雌組群配種。雌麝產仔一般不需要人工助產,仔麝產下後,身上的粘液必須讓母麝舐吃,以建立母子感情。

2、飼養管理:人工飼養麝應按公、母、年齡、健康狀況、性情等方面的特點,分群分圈飼養。不同的麝在不同的生理時期對飼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青飼料主要為冬青枝葉、柏樹葉、榆樹葉和桑葉,精飼料為70%以上的玉米粉加30%的黃豆粉,多汁飼料為甘薯、胡蘿蔔、南瓜、蔬菜等。另外還必須加喂少量食鹽、骨粉及生長素。圈養地應保持安靜,防止驚擾。

3、疾病防治:仔麝痢疾,可用磺胺脒0.5g,鞣酸蛋白0.5g,次磺酸鉍0.5g,小蘇打0.2g,或用合黴素0.25g,葡萄糖0.3g調成糊狀投服,同時肌內注射氯黴素1ml,每日2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