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眠障礙的心理因素

一、恐懼,缺乏安全意識

這類兒童表現為白天膽小,不敢獨處,不願單出門,與小朋友交往競爭中總是處於劣勢,晚上需要有人,開燈睡,擔心父母離開導致入睡時間過長,或是入睡後發生夜驚,認為有鬼、大灰狼、妖怪等可怕的東西。

二、孤僻,不願與人相處

兒童在部分因為缺乏親情撫愛與交流,表現為不愛說話,不參加集體活動,過分依賴某一人或某一物體,不願與人接觸,晚上睡覺會出現咬被子、毛巾、啃手指等異常現象導致入睡困難。

三、過度興奮或焦慮心理

這類兒童白天再現為多動、任性、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過於緊張,一點小事也會瓜激烈,大聲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晚上出現睡眠不安、磨牙、甚至夢魘、尖叫。

四、逆反心理

多半由於家長平時態度粗暴,處理事情簡單缺少交流溝通引起的,或是因小事出現錯誤而對他簡單地要求睡覺作為處罰,導致兒童出現逆反心理用不睡著以示抵抗。

當然,治療要從我們瞭解兒童的心理需要並適當滿足他們的需要開始。

一、對於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孩子渴望被愛,希望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經常和他在一起,取得穩定持久的聯絡,使他感受到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安全,不論什麼時候父母會給予他幫助。

二、對新體驗的需要。孩子需要接觸新鮮事物,開始對世界的認識展開想象並在獲取成功中產生自信。

三、對選擇和認可的需要。讚揚和認可充分肯定孩子的求知慾望,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建立並保持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確困難的毅力。

四、對責任感的需要。兒童喜歡獨立和恥辱擔責任,所以家長不必因為怕孩子吃虧或受累而代為替辦,扼殺孩子動手的慾望。

專家們針對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提出如下解決辦法。

首先,要端正教育方法,避免恐嚇和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要與孩子多進行一些交流,讓他有傾訴的機會,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與關受;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滿足他所有物質需求而忽視精神需求,一味遷就會使小孩子養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霸道的性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