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 中藥材

牡丹皮,中药名。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及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主治

1、主要用於治療溫毒發斑、血熱吐衄,溫病傷陰、陰虛發熱、夜熱早涼、無汗骨蒸,血滯經閉、痛經、跌打傷痛,癰腫瘡毒等。

2、西醫診為急性感染性毒血癥屬於熱入營血,功能性低熱、腫瘤、血液病、結締組織疾病、內分泌疾病所致發熱屬於陰虛內熱,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屬於瘀血阻滯者,急性網狀淋巴管炎、急性化膿性感染等屬於熱毒蘊結者。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6-9g;或人丸、散。

2、清營、除蒸、消癰宜生用;涼血、止血宜炒用;活血散瘀宜酒炒。

3、胃虛者,酒拌蒸;實熱者生用。

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牡丹皮,極少數患者服後有噁心,頭暈等表現,但無需停藥即能自然消失。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畏菟絲子、貝母、大黃。

2、中西藥配伍禁忌:牡丹皮可以抑制血小板中的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可以增強抗凝藥的效應,並用時應監控凝血酶原的時間;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具有鎮痛催眠作用,可以與巴比妥類藥物產生協同作用,二者同用應注意劑量。

3、飲食禁忌:忌蒜;不宜與芫荽同用。

注意事項

血虛、虛寒諸證,孕婦及婦女月經過多者禁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並含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沒食子酸、揮發油、植物甾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牡丹皮能顯著降低心輸出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左室作功,增加冠脈流量,輕度降低心肌耗氧量,對心肌缺血有輕度保護作用。牡丹酚有降壓作用。牡丹皮提取物、牡丹酚及芍藥酚能抑制環氧化酶反應,使血栓素A2的合成減少,從而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對血纖維蛋白溶解酶元和溶解酶亦有一定抑制作用。牡丹酚能抑制細胞內氧自由基的產生和對細胞膜有較強的穩定作用,可明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2、對免疫系統的作用:牡丹皮中的單萜苷類能啟用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增強肝肺中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牡丹皮還具有抑制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和抑制補體作用。

3、抗炎作用: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這與其對血小板凝集、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和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有關。

4、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若用大劑量則有催眠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牡丹皮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有較強抗抑作用。牡丹皮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6、其他作用:牡丹酚有利尿作用,能使水、鈉和氯的排洩量增加,使滲透性提高。牡丹酚有抗乙醯膽鹼及抗組織胺的作用,能防止應激所致的小鼠潰瘍病,抑制胃液分泌。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堅癥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2、《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溫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所致發斑、吐血、衂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等藥用;治溫毒發斑,可配梔子、大黃、黃芩等藥用,如牡丹湯(《聖濟總錄》);若治血熱吐衄,可配大黃、大薊、茜草根等藥用,如十灰散(《十藥神書》);若治陰虛血熱吐衄,可配生地黃、梔子等藥用,如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

2、治無汗骨蒸之要藥,常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等藥用,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3、治血滯經閉、痛經,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藥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治跌打傷痛,可與紅花、乳香、沒藥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證治準繩》)。

4、治火毒熾盛,癰腫瘡毒,可配大黃、白芷、甘草等藥用,如將軍散(《本草匯言》);若配大黃、桃仁、芒硝等藥用,可治瘀熱互結之腸癰初起,如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

相關配伍

1、牡丹皮配大黃:牡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大黃苦寒,長於通下,深入血分,善解血中之熱,可通血中之積。二藥相須為用,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輔相成,具有較強的通降下行,洩熱散瘀,盪滌腸中熱毒瘀滯的作用。適用於腸癰初期,瘀血有熱之腹痛、胸脅疼痛、痛經、閉經等。

2、牡丹皮配赤芍:牡丹皮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具有涼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動血的特點;赤芍以涼血散瘀見長。二藥配用,涼血活血之力倍增,使血熱得清而不妄行,血流順暢而不留瘀。適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之吐血、衄血、發斑,婦女血熱、血瘀、血虛之閉經、月經不調等。

3、牡丹皮配丹參:牡丹皮氣清芳香疏散,既能入血,清熱化滯,又善清透陰分之伏火;丹參能活血祛瘀、涼血消腫、清熱除煩,具有涼血而不留瘀、散瘀而不致血液妄行的特點。二藥相須為用,涼血活血、祛瘀生新、清透邪熱之力增強。適用於瘀血與虛熱相兼之證,血熱瘀滯之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少腹疼痛等。

鑑別用藥

1、生牡丹皮、炒牡丹皮與牡丹皮炭:生牡丹皮長於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或發疹,陰虛發熱,無汗骨蒸,腸癰,癰腫瘡毒,肝火頭痛,閉經痛經,跌撲損傷。炒牡丹皮寒涼之性減弱,功專活血散瘀,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癥瘕,跌打損傷。牡丹皮炭清熱涼血力較弱,而止血作用甚佳,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如吐血、衄血等)。實驗表明,各炮製品中牡丹皮酚的含量均比生品有所下降,尤以牡丹皮炭丟失最多,其牡丹皮酚的含量僅為生品的1/5-1/4。各炮製品的牡丹皮酚含量高低依次為:生牡丹皮>炒牡丹皮>酒炒品≥酒蒸品>炒焦品>牡丹皮炭。但是,各炮製品中牡丹皮苷含量卻比生品高4-12倍,其牡丹皮苷含量順序為:酒炒品>炒牡丹皮≥酒蒸品>炒焦品>牡丹皮炭>生牡丹皮。此外,牡丹皮炒炭後鞣質含量增加不明顯,其具有強致癌作用的成分苯並芘含量卻大大下降。

2、生地黃與牡丹皮:兩藥均味苦性寒、歸心肝經,皆具清熱涼血之功,同治溫病熱入營血之壯熱神昏、舌絳口乾,血熱妄行之斑疹吐衄,溫病後期餘熱未盡之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然生地黃甘寒質潤,兼入肺經,長於養陰生津,多用於血熱兼陰血不足者,如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牡丹皮辛寒,並人腎經,善於清透陰分伏熱,又能活血散瘀,治血滯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癰腫瘡毒、腸癰初起。

相關藥品

血美安膠囊、雙丹顆粒(口服液)、歸芍地黃丸、加味逍遙丸。

相關方劑

十灰散(《十藥神書》)、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

藥膳食療

牡丹皮京醬豆腐:

1、功效:清熱涼血,瀉火排毒。

2、材料:豬絞肉100g,黑木耳60g,攀薺60g,豆腐100g,赤芍10g,牡丹皮10g,梔子5g,米適量。

3、做法:全部藥材與清水置入鍋中,以小火加熱至沸,約1分鐘後關火,濾取藥汁與調味料拌勻即成藥膳調味料。豬絞肉。甜麵醬。米酒拌勻。醃漬10分鐘黑木耳。荸薺和豆腐全部洗淨,切小丁。炒鍋倒入色拉油燒熱,放入醃過的絞肉翻炒約2分鐘,放入黑木耳。荸薺和豆腐,再倒入藥膳調味料炒勻即可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種子播種生長4-6年,分株繁殖3-年收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上部枯萎將根挖起,去泥、鬚根,趁鮮抽出木心,曬乾,即為原丹皮。颳去丹皮後,去除木心者,稱刮丹皮。

炮製方法

1、牡丹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切薄片,乾燥。

2、牡丹皮炭:取牡丹皮片,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表面黑褐色時,噴灑少量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

3、酒丹皮:取牡丹皮片,用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壯丹皮片100kg,用黃酒12kg。

4、炒丹皮:取牡丹皮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處。防黴。牡丹皮炭涼透後貯存,防止復燃。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淡紅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16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飛鳥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9-45μm,有時含晶細胞連線,簇晶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連丹皮可見木栓細胞長方形,壁稍厚,淺紅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1、原丹皮:根皮呈筒狀半筒狀或破碎成片狀,有縱剖開的裂隙,兩面多向內捲曲,長5-20cm,直徑0.1-1.5cm,厚0.1-0.4cm。外表麵灰褐色或紫褐色,粗皮脫落處顯粉紅色,有微突起長圓形橫生皮孔及支根除去後的殘跡;內表面棕色或淡灰黃色,有細縱紋,常見發亮的銀星(牡丹酚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顯粉性,外層灰褐色,內層粉白或灰粉紅色,略有圓形環紋。有特殊濃厚香氣味微苦涼,嚼之發澀,稍有麻舌感。

2、刮丹皮:外表有刀刮傷痕,表面紅棕色或粉黃色,有多數色淺的橫生疤痕及支根殘跡,並有極少數灰褐色斑點,系未去淨之粗皮。以條粗長,皮厚,無木心斷面粉白色,粉性足,亮銀星多,香氣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

1、牡丹皮:為空心圓形薄片,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栓皮刮脫處呈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常見發亮的結品物。質脆,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2、牡丹皮炭:形如牡丹皮,呈黑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澀。

3、酒丹皮:形如牡丹皮,微有酒氣。

4、炒丹皮:形如杜丹皮,氣芳香,味微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牡丹。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1-2cm。根粗。莖直立,枝粗壯,樹皮黑色、葉生,紙質;葉柄長5-11cm,無毛;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羽狀複葉,近枝頂的葉為二小葉,頂生小葉常深3裂,長7-8cn,寬5.5-7cm。裂片2-3淺裂或不裂,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時被白粉沿葉脈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cm;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0.5cm,寬2.5-4cm,2-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花兩性,單生枝頂,直徑10-20cm;花梗長4-6cm;苞片5,長橢園形,大小不等;萼片5,寬外形,大小不等,綠色,宿存;花瓣5,或為重瓣,倒卵形,長5-8cm,寬4.2-6cm,先端呈不規則的波狀,紫色、紅色、粉紅迎、玫瑰色、黃色、豆綠色或白色,變異很大;雄蕊多數長1-1.7cm,花絲亦具紫紅等色,花葯黃色;花盤杯狀,革質,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裂開;心皮5,稀更多,離生,綠色,密被毛。蓇葖長圓形,腹縫線開裂,被黃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供觀賞。

道地產區

產於安徽、山東等地。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較耐寒、耐寒、怕澇、怕高溫,忌強光。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或粉砂壤土。鹽鹼地、黏土地不宜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或嫁接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牡丹種子具有上胚軸休眠特性,以秋播為好。播期北京地區9月中下旬;安徽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山東8月上旬至9月上旬。種子播前以50℃溫水浸24-30h,促使發芽。春播種子需進行溼沙貯藏後播種。選地施足基肥,撒均勻,深翻15-30cm,耙平,做長方形高畦,按行距6-9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於溝中,覆土蓋平稍鎮壓,越冬覆保墒土6cm,或牛馬糞1.5-3cm,再蓋草以保溫保溫。翌年早春去掉覆蓋物,隨地溫回升,再扒去保墒土。在幼苗出土前澆1次催芽水,幼苗出齊後追肥1-2次。秋季選健壯幼苗按行株距30cm X 50cm移栽,栽後培土6-9cm,保護過冬。

2、分株繁殖:整地作成高壟,在收穫牡丹皮時選擇健壯、無病蟲害小根,按根叢形狀分劈,每根留芽子2-3個,以1%硫酸銅抹傷口,防止感染。按行株距40cm x 60cm栽於整好地內,栽後澆水、保墒,封凍前培土。

3、嫁接繁殖:此方法多用於觀賞品種,大面積栽培上不用。

病蟲防治

1、灰黴病:噴波爾多液1∶100倍液,每10d1次。

2、斑點病:噴600倍代森鋅。

3、鏽病:初期噴波美0.4-0.3度石硫合劑7-10d1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