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桐子根 - 中藥材

大毛桐子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毛桐Mallotusbarbatus(Wall.)Muell.-Arg.的根。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吐血,湿热泄泻,小便淋痛,带下。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

主治

用於肺熱吐血,溼熱洩瀉,小便淋痛,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肺熱吐血,五勞七傷及肺癆咳血。”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利尿。主治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尿道炎,白帶。”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肺結核咳血:毛桐根60g,子公雞1只。燉服。(《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大戟科植物毛桐。

形態特徵

毛桐:又名毛果桐、糠殼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l-4m。幼枝密被棕黃色星狀綿毛。葉互生;葉柄長5-22cm,密被灰棕色星狀綿毛;幼葉紅色,質厚,絨狀;葉片紙質,卵形或卵圓形,長13-30cm,寬12-2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盾狀著生,邊緣具疏細齒,不分裂或3淺裂,有時呈不規則波浪形,上面幼時密被星狀絨毛,後漸變無毛,綠色,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絨毛及棕黃色腺點,葉脈放射狀,7-11條。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可達30cm,花序柄被毛;花單性異株,偶有同株;無花瓣;雄花序通常分枝,長11-35cm,雄花5-8朵簇生,萼片4-5,稀3裂,披針形,長3-4mm,外面密被絨毛,內面有腺點;雄蕊多數;雌花單生於苞腋內,苞片長約4mm,萼4裂,稀3或5,外面被絨毛,子房圓形,有乳頭狀突起,被毛,4室,稀3或5,花柱3-5,基部合生,長3-4mm。蒴果扁球形,長1.2-1.6cm,直徑1.6-2cm,被有1層厚達5mm的軟刺和星狀絨毛,基部具苞片3,合生,果柄長5-8mm;種子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000m的山地、坡地的疏林或灌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