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 - 中藥材

九里香,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exoticaL.和千里香Murrayapaniculata(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胃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亦用于麻醉止痛。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

胃胃脘疼痛,風溼痺痛,跌撲腫痛,瘡癰,蛇蟲咬傷。亦用於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散劑;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陰虛患者慎服。

化學成分

九里香葉含多種香豆精類化合物,從廣東、雲南、海南、臺灣等各地產品中已分離得到:九里香甲素、九里香乙素、九里香丙素、長葉九里香內酯二醇、長葉九里香醛、5,7-二甲氧基-8-(3′-甲基-2′-酮基丁基)香豆精、海南九里香內酯、7-甲氧基-8-(2′-甲基-2′甲醯基丙基)-香豆精、脫水長葉九里香內酯等。還含黃酮類化合物,又含半胱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等遊離氨基酸,另含揮發油。

藥理作用

九里香具有抗生育、區域性麻醉、解痙及其他作用。

毒理作用

從九里香皮分離得到的抗生育有效物質Ⅴ-Ⅸ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05g/kg、2.8g/kg、1.56g/kg、1.2g/kg和0.46g/kg。九里香蛋白多糖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462±56.7mg/kg。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給狗分別靜脈注射九里香皮分離物Ⅵ、九里香蛋白多糖10mg/kg,每日1次,連續5d,用藥前後血漿、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皆無明顯改變,肝、腎、胃、腸、心、肺、脾、胰、腎上腺等臟器病理學檢查未發現有異常改變。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止痛,消腫毒,通竅,能止瘡癢,去皮風,殺螆疥。”

2、《本草求原》:“浸酒散脾經風溼。”

3、《嶺南採藥錄》:“患百子痰打,用葉一撮,搗爛煮粥,和糖服之。”

4、《廣西中藥志》:“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腫痛,風溼,氣痛。”

5、《雲南中草藥》:“散寒解表,疏經活絡。主治感冒,腰膝冷痛,風浞痺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咳嗽,胃痛,尿路感染,溼疹,瘡癤。”

6、《福建藥物志》:“葉治胃潰瘍、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潰瘍病:九里香葉、兩面針各2份,海螵蛸5份,乾薑、甘草各1份。共研細末,每次3g,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福建藥物志》)

2、治胃痛:九里香葉9g,煅瓦楞子30g。共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香港中草藥》)

3、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鮮九里香葉15-30g,鮮刺針草30-90g,水煎,分2-3次服(或鼻飼)。如高熱加大青葉30g同上藥煎服;抽搐頻繁痰多者,另取鮮九里香葉15-30g,搗爛用冷汗水神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骨折、癰腫:用九里香鮮葉或根搗爛,加雞蛋清調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5、治蛇傷:九里香葉搗爛外敷。(南藥《中草藥學》)

6、治溼疹:九里香鮮莖、枝葉水煎湯,擦洗患處。(《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老枝,陰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略浸,潤透,切段,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綠黃色或綠褐色。表皮細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有的垂周壁略波狀彎曲。氣孔多數不定式。非腺毛單細胞,壁厚,長30-100μm。葉肉組織由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內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9-25μm。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柵欄組織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排列成行。油室圓形,直徑60-120μm,有的內含黃色油滴。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迴流提取30分鐘,濾過。取濾液5ml,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試管中,加新制的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與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各2-3滴,搖勻,微熱,放冷,加稀鹽酸調節pH值至3-4,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顯紫紅色。

藥材性狀

九里香:嫩枝呈圓柱形,直徑1-4mm,表面深綠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羽狀複葉有小葉3-9片,小葉片多捲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形、橢圓形或近菱形,長2-7cm,寬1-3.5cm,最寬處在中部以下,深綠色,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略偏斜,全緣,上表面有透明腺點,小葉柄短或近無柄;質脆。有的帶有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花冠直徑約4cm。氣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以葉多、色綠、香氣濃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芸香科九里香屬九里香和千里香。

形態特徵

九里香: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8m。樹皮蒼灰色,分枝甚多,光滑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9枚,卵形、倒卵形至近菱形,長2-8cm,寬1-3cm,先端鈍或鈍漸尖,有時微凹,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青綠色,密生腺點,腺點幹後褐黑色,中脈凸出,均無毛,紙質或厚紙質。3至數花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軸近於無毛;花大,直徑達4cm,極芳香;花柄細長;萼片5,三角形,長約1-2mm,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2.5cm,有透明腺點;雄蕊8-10,長短相間;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長4-6mm,柱頭極增廣,常較子房寬。漿果米紅色,球形或卵形,長12-20mm,厚5-10mm,先端尖銳;有種子1-2顆,種皮具棉質毛。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乾旱的曠地或疏林中。也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旱,不耐寒。最適年平均溫度15-18℃,最高月平均溫度27-29℃,最低月平均溫度1-2℃,能耐極端最低溫度-7℃,年降雨量1000-1600mm為宜。以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微鹼性土壤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用種子、扦插、壓條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選飽滿鮮紅成熟果實,去果皮,晾乾。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上旬播種,條播,按行距30cm開溝,種子用細砂混合後播種,覆土1-2cm,澆水,蓋草。氣溫在16-22℃時,經30d左右發芽。待有2片真葉時進行間茁,苗高15-20cm移栽。2、扦插繁殖:6-7月選1年生健壯枝條,剪成長10-15cm小段,具4-5節,除去下部葉片,僅留頂端2片葉,斜插於苗床,按行株距10cm×10cm扦插,覆土,澆水,保溼。在20℃下約經1個月生根。春季扦插的當年可以移植;秋季扦插的在翌年移植。3、壓條繁殖:雨季選老枝條,割傷後埋入土中,待生根後,與母體分離栽種。

病蟲防治

1、病害有九里香枯葉病,可於早春噴70%託布津1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2、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為害嫩枝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