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 - 中藥材

杉木,中药名。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elata(Lamb.)Hook.,以根、树皮、球果、木材、叶和杉节入药。具有辟恶除秽,除湿散毒,降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烧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辟惡除穢,除溼散毒,降逆氣,活血止痛。

主治

腳氣腫滿,奔豚,霍亂,心腹脹痛,風溼毒瘡,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燻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禁忌

不可久服和過量。虛人禁服。

注意事項

《本草從新》:稍挾虛者忌用。

化學成分

木材、枝葉均含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雪松醇等。

相關論述

1、《別錄》:“主療漆瘡。”

2、《新修本草》:“水煮浸汁,捋腳氣腫滿;服之療心腹脹痛,去惡氣。”

3、《日華子》:“治風毒賁豚、霍亂上氣,並煎湯服,並淋洗。”

4、《本草蒙筌》:“煎服主心腹脹痛及卒暴心痛。淋洗療風疹癢瘡。”

5、《嶺南採藥錄》:“煅灰,治聲嘶喉痛,跌打駁骨。”

6、《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枝:順氣,消腹腫,痰滯。治肺癰,小兒陰腫。”

7、《天目山藥用植物誌》:“解毒蕈中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燒傷:取杉木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花生油或麻油調成糊狀外敷,每日1次。治療輕度燒傷20例,均在1周左右治癒,且不留疤痕。

相關配伍

1、治奔豚瘕疝衝築,脹悶疼痛:真杉木片二兩,吳茱萸、青皮、小茴香、橘核各八錢,乾薑五錢。煎汁飲(《聖惠方》)

2、治平人無故腹脹,卒然成蠱:用真杉木片四兩和真紫蘇葉三兩。煎湯飲之。(《本草匯言》)

3、治肺壅痰滯,上焦不利,卒然咳嗽:杉木屑一兩,皂角(去皮酥炙)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十丸,一日四服。(《聖惠方》)

4、治遍身風溼毒瘡,或癢或痛,或幹或溼:真杉木片0g,牛膝、木瓜、檳榔各30g。煮湯淋洗,三四次愈。(《本草匯言》

5、治漆瘡:濃煮杉木汁洗之,數數用即除,小兒尤佳(《外臺》引《必效方》)

6、治風熱外腎赤腫痛,日夜啼叫,不數日退皮如雞卵殼,愈而復作:用老杉木燒灰,入膩粉清油調敷。(《世醫得效方》)

7、治臁瘡並風瘡:用杉木燒灰存性,為末;五倍子瓦上焙乾,為末。先以茶洗瘡,後用荊津水洗,以無漿帛拭乾貼藥。(《衛生易簡方》)

8、治燙傷:杉木燒炭存性,研粉,調植物油外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5-11月採樹枝,9-11月採心材。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杉科杉屬植物杉木。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微彎,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c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分佈區域

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氣候及較溼潤土壤。

生長見習

杉木是亞熱帶植物,喜生長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山地酸性土壤中,忌鹽鹼地。

繁殖方式

育苗移栽和插條繁殖。

栽培技術

育苗移栽:2月前後播種播前種子經過水選和消毒,多采用高畦育苗,畦寬100-120cm,高20-30cm,條播或撒播,開1cm深溝,溝距20cm,溝寬2-3cm,播種後覆土0.5-1cm,畦面蓋草。翌年2月起苗移栽,挖深30cm、直徑30-40cm的穴,每穴1株,隨起隨栽。插條繁殖:宜選茁壯、挺直、頂芽飽滿、無病蟲為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條,截成50cm的節段,切口成馬耳形,用植樹鑽鑽穴深30-35cm,插入枝條,截面應朝向山坡上方,人土深應大於穗長的一半以上,插條時間以春分前後較宜。

病蟲防治

杉苗猝倒病,防治方法同馬尾松猝倒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