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樹 - 中藥材

黄疸树,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BerberisvirgetorumSchneid.的茎及根。具有清湿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胆囊炎,口疮,咽喉肿痛,火眼目赤,湿热淋浊,湿疹,丹毒,疮疡肿毒,烫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溼熱,解毒。

主治

用於溼熱瀉痢,黃疸,膽囊炎,口瘡,咽喉腫痛,火眼目赤,溼熱淋濁,溼疹,丹毒,瘡瘍腫毒,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腸炎下痢等症。”

2、《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細菌性痢疾,腸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結膜炎,瘡瘍潰爛。預防流腦。”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季及秋季採挖,剪除枝葉及須痕,颳去部分栓皮,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呈圓柱形,直徑達5m;表面灰棕色,有不整齊略彎曲的溝紋,並少數小型皮孔。莖上部多分枝,枝直徑3-5mm,有數條縱稜,針刺較多,單個或2-3分叉。主根圓柱形,直徑4-5cm,側根及支根扭曲;表面土黃色至灰棕色,栓皮易呈片脫落而露出棕黃色的皮部。質地堅硬,斷面強纖維性,鮮黃色。氣微,味極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小檗科植物廬山小檗。

形態特徵

廬山小檗又名長葉小檗。落葉灌木,高約2-3m。莖多分枝,老枝灰黃色,有明顯的稜,刺通常單生,稀3分叉,長1-3cm。單葉簇生;柄長1-2cm;葉片長圓狀菱形、倒披針形或匙形,長4-8cm,寬1.5-4cm,先端短尖或微鈍,基部漸狹而呈柄狀,上面暗黃綠色,下面灰白色,被白粉。花序略呈總狀,或近傘形,長約2-3.5cm,遠較葉為短,具5-10花,花梗纖細,長約4-8mm;小苞片披針形;萼片6,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花黃色,花瓣6,橢圓狀倒卵形,長約3mm;子房內含胚珠1-2。漿果長圓狀橢圓形,長約9mm,紅色,微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9月。

分佈區域

江西、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1400m的山地灌叢中或山谷溪邊陰處。農村常作籬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