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實在難忍 看中醫怎麼治療

痛經是大多數女性都經歷過的事情,有些輕微還可以自我緩解,有些重度痛到去醫院。痛經怎麼治才能好呢?看看中醫的方法。

什麼是痛經?

痛經是指伴隨著月經的疼痛,疼痛可以出現在行經前後或經期,規律性發作,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常呈痙攣性,通常還伴隨有其他症狀,包括腰腿痛、頭疼、乏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

痛經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疾病,發生率很高,我國1980年全國抽樣調查結果表明痛經發生率為33.19%。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不伴有盆腔疾病的單純性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是指因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以前的痛經。由於導致繼發性痛經的病因各不相同,其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我們主要討論原發性痛經。

為什麼會痛經?

子宮內膜是合成前列腺素(PG)的主要場所,子宮合成和釋放PG過多是導致痛經的主要原因。PG的增多不僅可以刺激子宮肌肉過度收縮,導致子宮缺血,並且使神經末梢對痛覺刺激敏感化,使痛經閾值降低。

如何治療痛經?

輕度痛經時可臥床休息,熱敷下腹部。

無法忍受的痛經可選擇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避孕藥兩類。非甾體抗炎藥其作用機制是透過阻斷環氧化酶通路,抑制PG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力下降,達到止痛效果。避孕藥適用於需要採取避孕措施的痛經病人,可以有效緩解原發性痛經,其主要是透過抑制子宮內膜生長、抑制排卵、降低前列腺素等緩解痛經症狀。適當運用止痛藥可以明顯減輕子宮平滑肌痙攣,但在此強調合理規範用藥,請諮詢專業人士後再行使用。

痛經的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及“氣血虧虛或腎氣不足,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引起的,因此一般以通調氣血或益氣養血補腎為主要治療原則。

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被譽為“調經種子第一方”的少腹逐瘀湯,也是臨床上治療痛經的常用方藥。

針灸/穴位按摩治療:針灸經絡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執行氣血、抵禦外邪等諸多療效。臨床治療痛經常選穴位如三陰交、足三里、合谷、子宮等。

穴位貼敷治療:是將中藥熬成膏劑或將中藥藥粉研末直接貼敷於穴位,用於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無痛穴位療法常用穴位神闕、子宮、八髎穴。

此外,還可以選擇中藥足浴及耳穴壓丸療法等。

如何預防痛經?

(1)平時適量運動,注意休息,注意小腹、腳踝、腰骶部位的保暖。

(2)經期及經期前後避免進食冰鎮及寒涼的食物,冰汽水、冰奶茶、冰淇淋都不可以貪吃,葡萄、梨等寒性水果也要儘量少吃。

(3)痛經時熱敷可以緩解痛經的女孩子,可以在來例假前預防性喝紅糖薑湯,怕長胖的女孩子可以只喝薑湯,多喝熱水真的有用。如能睡前配合熱水泡腳效果更佳。

(4)必要時可以採用針灸和中藥內服調理身體。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