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絨蒿 - 中藥材

绿绒蒿,中药名。为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Franch.)Franch.[Cathcartia lancifolia Franch]和全缘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Cathcartia integrifolia Maxim]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水肿,创伤久不愈合。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

主治

肺熱咳嗽,溼熱黃疸,水腫,創傷久不癒合。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3-6g。

2、外用:研末敷。

禁忌

體弱者及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全草含氨基酸,有機酸,強心苷,揮發油糖類鞣質,生物鹼,香豆素。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長葉綠絨蒿水提取液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洩肺,除溼利水。治咳嗷,肺炎,肝炎,溼熱水腫。”

2、《甘肅中草藥手冊》:“全草可催吐、生肌,根可升舉中氣。主治溼熱黃疸,傷口久不癒合,瘡瘍流黃水及中氣下陷等症。”

3、《藏藥標準》:“清熱,利尿,消炎,止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溼熱黃疸:全緣綠絨蒿適量。研末內服,每次0.3g,每日2次,鹽水送下,以吐為度。

2、治中氣下陷:全緣綠絨蒿根適量。研末內服,每次0.3-0.6g,每日2次。(1、2方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7-8月採收,陰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長葉綠絨蒿:全草多破碎。根莖及根圓錐形,長5-10cm,直徑0.2-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黃色,根莖頂端有眾多黃色硬毛及葉鞘殘基,下部有橫向不規則鱗片狀斑痕或環紋。莖圓柱形,多扁縮,表面黃綠色或紫棕色,有縱溝紋;質脆易斷,斷面中空。內表面白色膜質狀。葉多皺縮破碎,兩面均被硬毛。花近長球形,花萼綠色至灰褐色,有疏毛,花冠4瓣,藍色或紫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蒴果橢圓形至長卵形,長0.9-3cm,直徑0.4-0.9cm,表面黑褐色,多具7條縱稜。種子長三角形,略彎,長約1.5mm,直徑0.5mm,表面棕紅色,有縱皺。氣微,味微苦。

2、全緣綠絨蒿:全草皺縮破碎,長25-90cm。主根長10-20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莖單一,直徑0.6-1.5cm,密被棕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斷。基部葉簇生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約30cm,寬約4cm,先端急尖或鈍,主脈3-5條,表面枯綠色,被疏長毛,葉柄及葉片略等長,密被長毛。莖上部葉無柄。花單生或呈總狀,花瓣黃色,多脫落。氣微,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長葉綠絨蒿和全緣綠絨蒿。

形態特徵

1、長葉綠絨蒿:年生草本,高8-25cm。主根圓錐狀。莖直立。葉基生;葉片披針形,先端圓,基部楔形,下延成翅,邊緣通常全緣。花莖中間粗,兩端漸狹;花序頂生,成聚傘總狀;花瓣4-8,紫色或藍色,倒卵形;花絲線狀,與花瓣同色,花葯黃色至黑褐色;子房長圓形或橢圓形,被黃褐色伸展的刺毛,稀無毛。蠣果狹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成熟時褐色。花、果期6-9月。2、全緣綠絨蒿:年生草本,高近150cm。主根粗,具鬚根。莖粗壯。基生葉蓮座狀,中間常混生鱗片狀葉;下部莖生葉互生;上部莖生葉,近無柄;最上部莖生葉通常成假輪生狀,較小。花瓣6-8,黃色或稀白色;花絲絲狀,金黃色,花葯橘紅色;蒴果。花、果期5-11月。

分佈區域

1、長葉綠絨蒿: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甘肅等地。2、全緣綠絨蒿: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青海等地。

生長環境

1、長葉綠絨蒿:生於海拔3900-4500m的高山灌叢下或草坡。2、全緣綠絨蒿:生於海拔3800-5000m的高山灌叢下、山坡、草甸。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