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薯 - 中藥材

白线薯,中药材名。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的块根。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胃痛,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痛經,癰癤腫毒,溼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研末服酌減。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白線薯塊根含異紫堇定,含量達1.48%,據現有資料,千金藤屬植物中異紫堇定含量在1%以上的僅此一種,此外尚含左旋四氫掌葉防己鹼,荷包牡丹鹼,青藤鹼,紫堇塊莖鹼,青風藤鹼,去氫荷包牡丹鹼,異波爾定鹼,8,14-二氫多花罌粟鹼,N-甲基六駁鹼,頭花千金藤鹼,輪環藤寧鹼,左旋箭毒鹼及高阿羅莫靈鹼等生物鹼。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橫切或縱切成片,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塊根類球形或不規則塊狀,直徑10-40cm。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規則的龜裂紋,散生眾多小凸點。商品多為橫切或縱切片,厚0.5-1cm;新鮮切面淡黃色至黃色,或放置後黃色變深。斷面可見筋脈紋(三生維管束)環狀排列呈同心環狀。氣微,味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白線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質落葉藤本。塊根團塊狀。枝稍扭曲,有直紋,無毛。葉互生;葉柄比葉片長或近等長,盾狀著生;葉片三角形或微圓,長、寬近相等,8-18cm,先端鈍或有時具短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圓,邊緣具波狀粗齒或近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稍被微柔毛;掌狀脈向上和向下的通常各5條,下面突起,網脈細,薄紙質。花小,單性,雌雄異株;復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或腋生於短枝上;雄花序稍纖弱,傘梗常5-7條,小聚傘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排成2輪,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1.7-2.2mm,外輪寬1-1.3mm,內輪較闊;花瓣3,肉質,長0.8-lmm,寬1.5-1.9mm,兩側邊緣內卷,鑷合狀排列;聚葯雄蕊長0.5-0.7mm;雌花序緊密呈頭狀,花期不見傘梗和小聚傘花序梗;雌花:通常有萼片1,卵狀披針形,長約1mm;花瓣2,近圓形,長約0.6mm。核果闊倒卵形,內果皮長約9mm,背部有4行柱狀雕紋,末端擴大呈頭狀,每行約14-15顆,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雲南東南部。

生長環境

生於林區溝谷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