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腎啟脾丸《活人方》 - 方劑

固肾启脾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活人方》卷四。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之元气两虚,或水无土以蓄泄,而有泄泻肿胀之恙,或土无火以腐熟,而致倒饱嗳腐。

  • 名称:固肾启脾丸《活人方》
  • 出处:《活人方》卷四
  •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 主治:脾肾之元气两虚,或水无土以蓄泄,而有泄泻肿胀之恙,或土无火以腐熟,而致倒饱嗳腐

歌訣

四神故紙與吳萸,肉蔻除油五味須;大棗還同姜煮爛,五更腎瀉火衰扶;若益白朮和肉桂,元陽過高六神符;再加杜仲苓粟殼,固腎啟脾不可無。

組成

白朮八兩,茯苓四兩,補骨脂四兩,杜仲四兩,肉果二兩,五味子二兩,粟殼二兩,肉桂一兩,吳茱萸一兩。

用法用量

上藥醋調,炒米粉糊為丸。每服三錢,早空心米湯吞服。

功用

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主治

脾腎之元氣兩虛,或水無土以蓄洩,而有洩瀉腫脹之恙,或土無火以腐熟,而致倒飽噯腐。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脾腎不足,陽氣虛寒,溫化不能,水溼停聚者。治以健脾益腎,溫陽散寒,祛溼止瀉。方中白朮健脾補中,燥溼止瀉;補骨脂補腎壯陽,溫脾止瀉,二者共為君藥。茯苓健脾利溼以止瀉;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杜仲甘溫補腎,合為臣藥。佐以吳茱萸溫暖脾胃肝腎,散寒止痛;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五味子斂肺滋腎,收斂止瀉;罌粟殼甘溫澀斂,止瀉止痛。用米湯送服者,以助胃氣。諸藥配伍,既溫壯下元以固腎,又溫補中焦以啟脾,故名固腎啟脾丸。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1.《中醫診療新編》:“此症於五更天初明時必洩瀉一次,名曰脾腎瀉,治之者以補腎為主。因為洩瀉洽法,初起宜利水,次即補脾,若久瀉則重在補腎。此症為最頑固之久瀉症,故用藥專以補腎為主。普通宜四神丸,甚者用六神丸,固腎啟脾丸,體虛用參術健脾丸。”2.《陳修園醫學全書》:“鄉前輩林公諱祖成,加白朮八兩,罌粟殼二兩,肉桂一兩,醋調炒米粉為丸,名六神丸,治同,再加杜仲四兩,茯苓四兩,名固腎啟脾丸。自注雲:久服此丸,俾脾元足而營衛通,斯分消之力旺,腎元足而開闔神,斯固攝之權行。”3.《中醫內科臨證醫訣》:“治療當用補火生土法,方宜四神丸為主治療。或加白朮,肉桂為主治療,名六神丸;再加杜仲、茯苓、粟殼也可,名固腎啟脾丸。久服此丸,可使脾元足而營衛運,分清降濁之力旺,腎元足而開合神,周攝之權行。或用五味子湯也可。若兼咳痰不止等症,是屬肺脾腎俱虛,殊為難治,方宜五味細辛湯為主治療。總之,洩瀉治法,補虛不可能用甘溫,太甘則生溼,清熱不可能用苦寒,太苦則傷脾,堵澀不宜過早,過早恐留滯餘邪,淡滲不可太過,太過恐津枯陽陷。又有洩瀉的預後不良的症狀,如脈細、皮寒、不食、少氣、洩利前後,是為五虛,均為預後不良的徵象,至於腹滿肢冷、脫形、瀉甚為逆,以及上吐下洩不止,為陰陽俱脫,屬危症,臨床不可不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