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篦葉 - 中藥材

梳篦叶,中药名。为蹄蕨科双盖蕨属植物双盖蕨Diplaziumdonianum(Mett.)Tard.-Blot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蛇咬伤,外伤出血,痛经。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

主治

用於溼熱黃疸,蛇咬傷,外傷出血,痛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搗敷;或曬乾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治黃疸,外傷出血,蛇咬傷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雙蓋蕨15g,虎杖15g,茜草12g,煎服。

2、治蛇咬傷:雙蓋蕨30g,半枝蓮15g,煎服,並取適量搗敷患處。(1-2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蹄蕨科雙蓋蕨屬植物雙蓋蕨。

形態特徵

雙蓋蕨又名:大羽雙蓋蕨。根狀莖長而橫走或橫臥至斜升,直徑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質厚,褐色至黑褐色,邊緣有細齒;葉近生或簇生。能育葉長達80釐米;葉柄長25-50釐米,直徑2-3毫米,禾稈色或褐黃禾稈色,基部褐黑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漸變光滑,上面有縱溝;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40釐米,寬15-25釐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通常2-5對,同大,近對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對有長約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無柄,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0-20釐米,寬3-5釐米,先端長漸尖,通直或略上彎呈鐮形,基部圓楔形或近圓形,邊緣下部全緣或微波狀,向先端多少有鋸齒或圓齒,幹後常反捲;中脈下面圓而隆起,上面有淺縱溝;側生小脈兩面明顯或上面略可見,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組有小脈3-5條,纖細,直達葉邊。葉近革質或厚紙質,幹後灰綠色或褐綠色;葉軸灰褐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縱溝。孢子囊群及囊群蓋長線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離中脈向外伸展,達離葉邊不遠外,少有與小脈等長,每組葉脈有1-3(-4)條,基部上出一脈上的雙生,較長,其餘的較短,單生於小脈內側。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透明而稍寬,具少數褶皺,表面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50-1400m的山地林下溪邊或溼石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