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草芽 - 中藥材

鹤草芽,中药名。为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下冬芽。具有杀虫的功效。主治绦虫病。

功效作用

功能

殺蟲。

主治

1、主要用於絛蟲病。

2、西醫診為絛蟲病屬蟲積證者。

用法用量

內服:研粉,早晨空腹頓服,30-45g;0.7-0.8g/kg體重。外用:適量,可制陰道栓外用。

不良反應

1、鶴草芽的不良反應輕微,但其提取物及鶴草酚劑可導致不良反應,原因主要是用量過大;另外晨起空腹服用,由於飢餓,加上出汗可致虛脫反應;對本品過敏者可致過敏性休克。

2、嚴格掌握服藥用量,不宜過量服用。

3、注意用法,服藥期間忌食油膩食品及飲酒。避免使用蓖麻油導瀉,因能增加其毒性,可選用酚酞0.2克導瀉。

4、中毒反應一般出現於胃腸道反應,停藥後可自行緩解。若出現嚴重視力障礙,可選用大劑量激素、能量合劑、維生素B等治療。其他不良反應可對症處理。

注意事項

1、有效成分不溶於水,不宜入煎劑。

2、部分病人服藥後可見噁心、嘔吐、頭暈、冷汗等症狀,一般可自行緩解。亦有報道,服鶴草芽浸膏引起球后神經炎。

3、對年老體弱、小兒營養不良、心臟病患者,或過敏體質者均應慎用或忌用。

化學成分

含酸性鶴草酚。近期又從苯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中分得軟脂酸、胡蘿蔔苷等成分。

藥理作用

1、驅絛蟲作用:冬芽及根對絛蟲和囊蟲均有驅殺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它顯著和持久地抑制蟲體的細胞代謝,切斷維持生命的能量供給而致死;同時該藥使蟲體強烈攣縮,增加能量消耗,會加速蟲體死亡,而不是類似膽鹼受體樣作用。鶴草酚對豬肉絛蟲、羊肉絛蟲、短小膜殼絛蟲及莫氏絛蟲有直接殺滅作用。對感染短膜殼絛蟲病鼠治癒率為100%。

2、另外,對血吸蟲、蛔蟲也有驅殺作用,還可抗瘧,殺滅精子及陰道滴蟲。醇提取物還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

2、《藥性論》:“治浮風瘙癢,殺寸白蟲,煎汁洗惡瘡。”

3、《日華子》:“殺腹髒一切蟲,止赤白痢。”

4、《本草圖經》:“治蛇毒。”

5、《全國中草藥彙編》:“祛蟲。主治絛蟲病。”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寸白蟲:狼牙五兩。搗末,蜜丸如麻子大。宿不食,明旦以漿水下一合,服盡差。(《外臺》引《範汪方》)

2、治婦人陰中生瘡,糜爛癢痛,或痛引腰腹:狼牙50g。水煎去澤,以脫脂棉蘸之,浸洗陰中,早晚各1次。(《金匱要略方義》)

3、治婦人陰瘡,蝕如中爛狼牙五兩。以水四升,煮至一升,去滓,水醋一合,更煎一兩沸。稍熱,以綿蘸湯瀝於瘡上,及以熱綿罨之。日三五度即愈。(《聖惠方》狼牙湯)

4、治絛蟲病:(1)取仙鶴草芽,剪去鬚根,用水燜溼,搓去根莖上的外皮,曬乾研末。成人30g,小兒酌減,早晨空腹1次,開水送下(《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2)仙鶴草冬芽石灰水法提取物:成人2.0g,小兒0.6g。同時服酚酞,成人0.5g,小兒0.3g。如以硫酸鎂導瀉,則需間隔1.5h後服之。(3)仙鶴草冬芽石油醚法提取物:成人1.5-1.7g,小兒1.0-1.3g早晨空腹一次頓服。(2、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小兒頭部癤腫:鮮鶴草芽250g,糯米適量煮粥,去渣。加糖頓服(不放油鹽),每日1劑,連服3-5劑。(《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6、治療囊蟲病:用鶴草芽、雷丸、檳榔以殺蟲,配伍化痰、散結、補氣生血之品組成囊蟲消,治療囊蟲病有效[河南中醫,1993,13(1):28]。

7、治療滴蟲性陰道炎:用鶴草芽栓劑,每晚睡前置陰道內,10次1療程,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有效[中華臨床中藥學.1998.1044]。

8、此外,臨床尚有治療痢疾、小兒頭部癤腫等報道。

鑑別用藥

鶴草芽與仙鶴草:前者為冬、春季新株萌發前採集的冬芽,後者為夏、秋間,在枝葉茂盛未開花時,割取的全草。鶴草芽具驅殺絛蟲,瀉下作用,用於治療絛蟲、陰道滴蟲病;而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歸肺、肝、脾經,功能收斂止血、止痢、截瘧、解毒殺蟲,用治多種出血症、赤白痢疾、瘧疾寒熱、癰腫瘡毒、陰癢帶下等。

相關藥品

鶴草芽栓。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冬、春季新株萌發前挖取根莖,除去老根莖,留幼芽(帶小根莖),洗淨曬乾,或低溫烘乾。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錐形,中上部常彎曲,全長2-6cm,直徑0.5-1cm,頂部包以數枚淺棕色膜質芽鱗。根莖短縮,圓柱形,長1-3cm,表面棕褐色,有緊密環狀節,節上生有棕黑色退化鱗葉,根莖下部有時殘存少數不定根。根牙質脆易碎,折斷後斷面平坦,黃白色。氣微,略有豆腥氣,味先微甜而後澀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薔薇科龍牙草屬植物龍牙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高30-120cm。根莖短,基部常有1或數個地下芽。莖被疏柔毛及短柔毛,稀下部被疏長硬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托葉鐮形,稀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銳鋸齒或裂片,稀全緣;小葉有大小2種,相間生於葉軸上,較大的小葉3-4對,稀2對,向上減少至3小葉,小葉幾無柄,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1-2.5cm,先端急尖至圓鈍,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急尖到圓鈍鋸齒,上面綠色,被疏柔毛,下面淡綠色,脈上伏生疏柔毛,稀脫落無毛,有顯著腺點。總狀花序單一或2-3個生於莖頂,花序軸被柔毛,花梗長1-5mm,被柔毛;苞片通常3深裂,裂片帶形,小苞片對生,卵形,全緣或邊緣分裂;花直徑6-9mm,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5,長圓形,黃色;雄蕊5-15;花柱2,絲狀,柱頭頭狀。瘦果倒卵圓錐形,外面有10條肋,被疏柔毛,先端有數層鉤刺,幼時直立,成熟時向內先靠合,連鉤刺長7-8mm,最寬處直徑約3-4mm。花果期5-12月。

分佈區域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

生長見習

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能耐嚴寒。一般土壤都可種植,在比較肥沃的砂質壤土上種植可提高產量。多雨,高溫的7-8月份生長較快。

繁殖方式

用種子或分根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春播南方3月下旬,北方4月中旬、下旬;秋播,南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凍前。在整好的地上作1.3m平畦,條播按行距30-40cm開1-2cm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薄土,稍稹壓、澆水,保持溼潤,蓋草保溫。播後10-15d出苗,苗高8-12cm時,可帶土移栽定植。

2、分根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將根挖出劈開,每根帶2-3個根芽,及時栽種。栽時將芽露地面,栽後澆水,出苗率可達95%以上。

3、田間管理:苗高3-5cm時間苗、補苗,拔去過密的弱苗,苗高15cm時按株距15cm定苗。結合鬆土進行鋤草,苗封壠後不再鬆土,有草及時拔掉。為增加產量定苗期可施氮肥,人糞尿,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根的生長。

病蟲防治

長期陰雨條件下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鏽病等,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治。蟲害主要有苗期蚜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