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柴 - 中藥材
豆角柴,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西南[艹/杭]子梢Campylotropisdelavayi(Franch.)Schindl.的根。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疏风清热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清熱。
主治
風熱感冒,發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解熱,治感冒發熱。”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感冒發熱:豆角柴、茴香根各等分。水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挖取根部,洗淨,切片,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西南[艹/杭]子梢。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全珠除小葉上面及花冠外均密被灰白色絹毛;小枝有細稜,因密被毛而呈灰白色,老枝毛少,呈灰褐色或褐色。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狀鑽形,長4-8毫米;葉柄長1-4釐米;小葉寬倒卵形、寬橢圓形或倒心形,長2.5-6釐米,寬2-4釐米,先端微凹至圓形,具小凸尖,基部圓形或稍漸狹或近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因密生短絹毛而呈銀白色或灰白色。總狀花序通常單一腋生並頂生,長達10釐米,總花梗長1.5-3(4)釐米,有時花序軸再分枝,常於頂部形成無葉的較大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2.5(2)-3毫米,宿存;花梗長3-4.5(5)毫米,密生開展的絲狀柔毛;小苞片早落;花萼長6.3-7.5毫米,密被灰白色絹毛,萼筒長1.8-2毫米,裂片線狀披針形,長4.5-5.5毫米,上方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離部分長0.8-2.2毫米;花冠深堇色或紅紫色,長10-11(12)毫米,旗瓣寬卵狀橢圓形,冀瓣略呈半橢圓形,均具細瓣柄,龍骨瓣略成直角或銳角內彎,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約2毫米;子房被毛。莢果壓扁而兩面凸,長6-7毫米,寬4-5毫米,先端喙尖長0.3-0.8毫米,基部果頸長不及1毫米,表面被短絹毛。花期10-11(12)月,果期11-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草坡、路旁。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