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麝香 - 中藥材

毛麝香,中药材名。为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毒,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风湿骨痛,小儿麻痹,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消腫毒,行氣活血。

主治

風溼骨痛,小兒麻痺,氣滯腹痛,瘡癤腫毒;面板溼疹,跌打傷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精油0.30%-0.40%,內有:α-側柏烯(α-thujene),α-蒎烯(α-pinene),香檜烯(sab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α-和γ-松油烯(terpinene),間-聚傘素(m-cymene),1,8-桉葉素(1,8-cineole),α-和-β-蒈烯(carene),芳樟醇(linalool),黃樟油素(safeol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欖香烯(β-elemene),α-和β-丁香烯(caryophyllene),α-愈創木烯(α-guaiene),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α-芹子類(selinene),β-甜沒藥烯(β-蓽澄茄油烯(β-cubebene),α-芹子烯(selin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橙花叔醇(nerolidol),α-芹子烯醇(α-selineol)等成分。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毒。

2、《嶺南採藥錄》:祛風消毒,能引藥透入肌膚,理跌打傷,能消腫止痛,散瘡瘍惡毒。

3、《廣東中藥》:祛風止痛。治山嵐瘴氣,水土不服,產後肝風口渴,並治面板瘙癢。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溼,消腫痛。治小兒麻痺,風溼骨痛,風寒腹痛,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5、《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黃蜂蜇傷,溼疹,蕁麻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溼痛:毛麝香適量。水煎洗患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小兒麻痺、風溼骨痛:毛麝香15-30g。水煎服。

3、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瘡癤腫毒:毛麝香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2-3方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水田皮炎:毛麝香、飛楊草、旱崖草、毛果鼻盤子(漆大姑)、照面葉、兩面針、穿心蓮各等量。將毛麝香、穿心蓮共研細粉,其他藥加水煎4-5小時,去渣過濾。加入兩藥粉末再煎片刻(以1kg藥量煎成1kg藥液為宜)。塗患處,每日4-5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採收,切段曬乾或鮮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30cm。根殘存。莖直徑2-4mm,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淺縱紋,被疏長毛;質堅易折斷、中空,稍呈纖維性。葉極皺縮,上面黑褐色,下面淺棕褐色,被柔毛,密具下凹的腺點。有的可見花或果實、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1裂片顯著長大。蒴果茶褐色或黃棕色。氣香濃烈,味稍辣而涼。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玄參科毛麝香屬植物毛麝香。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粗壯,密被多細胞腺毛和柔毛,基部木質化。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寬卵形,長2-8cm,先端鈍,基部渾圓或闊楔尖,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均被茸毛,葉背面、苞片、小苞片、萼片均肯黃色透明腺點,腺點脫落後留下褐色窩孔。總狀花序頂生;花梗先端有1對小苞片;萼片5,後方1枚較寬大,狹披針形;花冠藍色或紫紅色,上唇直立,圓卵形、截形或微凹,下唇3裂;雄蕊4,內藏。藥室分離,前方2枚蕊僅1室發育,花柱先端膨大,柱頭之下翅狀。蒴果卵狀,四瓣裂。花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江西南部、廣東、廣西、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草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