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結穴 - 腹屈、腸窟、腸結、臨窟 - 針灸穴位

腹结,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腹屈、肠窟、肠结、临窟。属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腹部,胳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1肋间神经。主治腹痛、腹泻、食积、疝气。直刺1-2寸。

名詞釋義

結,指結聚。穴在人橫下一寸三分,為腹氣之所結聚,主腹內諸疾,故名腹結。

功能作用

溫中散寒,理氣降逆,散結止痛。

定位

位於下腹部,胳中下1.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有第11肋間動、靜脈,分佈有第11肋間神經。

詳細主治

1、腹痛、腹瀉、食積。2、疝氣。

詳細操作

仰臥,先取氣海,於其旁4寸,再略向上0.2寸處取穴。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臍周痛、腹瀉、腹膜炎、痢疾、咳嗽、陽萎、腳氣等。2、現代研究,臨床治療急性胃腸炎,用針刺艾灸配合,取足三里、鳩尾、大橫、腹結等穴,經過1-2次針灸後,症狀消失很快,取得顯著療效。

配伍

1、配行間穴治心痛。2、配會陽穴治腹寒痢。3、配水分穴、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中注穴、四滿穴、大橫穴、外陵穴、大巨穴治臌脹。4、配孔最穴、天泉穴、太溪穴、行間穴、俞府穴、神封穴、少商穴、浮白穴治咳逆。5、配腎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天樞穴、氣海穴治便秘。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繞臍痛……注利,腹結主之。2、《會元針灸學》:“腹是肚腹,結是結聚,六腑回津質於此,以助脾膏,故名腹結。3、《採艾編》:“腹結,言人小腸盤迴曲結之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