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 方劑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卷中。具有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之功效。主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 名称: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
  • 出处:《金匮》卷中
  • 功用: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
  • 主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歌訣

桂枝去芍加麻黃,附子細辛合成方;心下堅滿大如盤,壯陽化飲功效良。

組成

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麻黃、細辛二兩,大棗十二枚,附子(炮)一枚。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分三次溫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功用

1.《金匱要略方義》:振奮陽氣,調和營衛,外解風寒,內化水飲。2,《金匱要略講義》:溫陽散寒,通利氣機。

主治

1.《金匱》: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2.《金匱要略方義》:心腎陽虛,外感風寒,水飲內停,頭痛身痛,惡寒無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堅,腹滿腸鳴,相逐有聲,或矢氣,或遺尿,脈沉遲而細澀無力。

方義

本方是桂枝去芍藥湯合麻黃細辛附子湯兩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藥湯主治表證而兼心陽不足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治素體陽虛(主要為腎陽虛)而外感風寒者。今兩方合用,殆為心腎陽虛、外感風寒之證而設。方中桂枝配伍麻黃,辛溫發汗,宣散水氣;附子溫經助陽,與細辛相合可祛寒化飲。蓋陽虛之體,邪客較深,取細辛可通徹表裡,搜邪外出。佐以生薑、大棗,伍麻黃髮越水氣,合桂枝溫通營衛;佐以甘草,調和諸藥。

使用注意

《外臺》引《深師方》: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生菜。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金匱要略》:“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