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肝術後要細心護理

  儘管器官移植技術發展迅速,但目前仍有8%的活體肝捐贈者出現併發症,全世界已有12人捐獻器官後出現死亡。由於醫療 技術等各方面原因,9%~30%的患者術後需要再次進行肝移植。記者昨從第三屆羊城肝移植高峰論壇上獲悉,從1995年以來,全國共開展了100多例活體肝移植手術,廣東進行的肝移植手術佔了全國的1/9。但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行肝移植、哪些醫院和醫生有資格從事器官移植手術,這些都缺乏統一的標準,衛生部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這項工作。

  血型不合也可進行肝移植

  “目前我國慢性肝病患者達800萬人,每年死亡人數達30萬。“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指出,肝移植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64.9%。在重症肝病患者中,有自願捐肝者的存活率可達到50%,沒有自願捐肝者的存活率只能達到1%。我國2005年共做了2500例肝移植手術,去年則降到1900多例,這主要是因為供肝數量下降,導致大批患者無法找到合適的肝供體。

  “在自願捐贈者中,只有32%符合捐贈條件,能拿出自己的肝臟挽救別人,其餘都會被拒絕。“來自香港的範上達院士說,現在對捐肝者的要求很高,有輕微的糖尿病、高血壓 等,都不適宜捐贈肝臟。這也是導致肝供體緊缺的因素之一。

  目前,中國醫學界已經成功進行了劈裂式肝移植,即把一個肝臟分開,同時移植給兩個患者,此外,ABO血型不合者也有成功進行肝移植的病例。應該說,這些醫學技術方面的進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體緊張的矛盾,但對於大量排隊輪候的患者,仍只是杯水車薪。

  移植後乙肝複發率降至13.5%

  雖然活體肝移植的作用已為越來越多醫學專家所認同,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來自香港的範上達院士說,早期肝移植捐肝者中有34%會發生併發症,現在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8%。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已有12名捐肝者術後死亡,香港也發生過一例。

  鄭樹森院士指出,90%的肝移植患者都患有乙肝,如果移植後不積極治療或治療不當,乙肝複發率會高達80%,存活率甚至低於5%。當然,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醫生們已經把乙肝複發率降到了13.5%。而在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由於出現膽道感染等問題,有9%~30%的患者一段時間後需要再次接受肝移植。“這與外科醫生的技術有關,血管縫得漂亮,吻合度非常高,能減少很多膽道併發症的風險。”

  我國肝移植缺乏統一標準

  此外,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應該做肝移植,我國目前並無一個統一的標準。國際上有一個“米蘭標準”,必須是腫瘤累計直徑小於或等於5釐米,才能進行移植。鄭樹森說,浙醫一院不久前搞了一個“杭州標準”,不以腫瘤大小為標準,還要結合其他指標。現在國內從事肝移植的醫院,有的採用“米蘭標準”,也有的採用“杭州標準”,但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和規範。

  什麼樣的親屬關係可以捐贈活體肝?對於這個問題,臺灣要求只有在夫妻以及3代以內的親屬間才可捐贈移植。香港雖然無硬性規定,但有一個專門的人體器官委員會,在器官移植前,由臨床心理醫生作為除外科醫生和家屬之外的第三者對供體和受體做出評估,並把雙方情況上報人體器官委員會,由他們裁斷是否實施移植手術。如果患者情況非常危急,委員會可在24小時內做完所有評估,不會延誤病人的病情。而在內地,對於捐贈雙方的親屬關係並無界定,萬一有人假“朋友”捐贈之名行器官買賣之實,雖然有倫理委員會,卻還沒有臨床心理醫生,器官移植評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很難做到完善的監管。

  人體器官分配網有待建立

  全國有很多患者排隊等候移植,到底誰可以先接受移植手術?有錢人是否會佔用甚至浪費更多的肝體資源?針對以上問題,鄭樹森強調,有的醫院有一套較完善的評估體系來決定誰應該先接受肝移植。在這套評估體系中,將對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肝硬化程度、生命指標綜合評價,評分越高證明越需要做移植,分數低的只能等候,但現在開展器官移植的醫院並不是每家都能做到這點。

  “只有腦死亡標準真正建立以後,才能真正建立公正公平的人體器官分配網路。“鄭樹森說,香港目前已經有3人因腦死亡捐贈肝臟。但在我國內地,由於道德倫理等方面的束縛,腦死亡法的制定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