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草 - 中藥材

牛耳草,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猫耳朵Boeahygrometrica(Bunge)R.Br.的全草。具有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聤耳,咳嗽痰多。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血,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主治

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聤耳,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粉沖服,每次3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研粉撒;或鮮品搗敷。

藥理作用

祛痰、抗菌作用:牛耳草水煎液用小鼠酚紅法有明顯祛痰作用,但採用小鼠氨水引咳法,鎮咳作用不明顯。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有高度抑制作用。對家兔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能降低死亡率並延長存活時間,表明有治療作用。

毒理作用

牛耳草水煎液150g/kg給小鼠灌胃和75g/kg給小鼠腹腔注射,觀察15d未發生異常或死亡。按30g/kg給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15d,第16d處死解剖,僅見肺支氣管擴張,而心、肝、腎均未見異常變化。

相關論述

1、《陝西中草藥》:“止血,消炎,強筋壯骨。主治胃腸道出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中耳炎,勞傷,筋骨痠痛。”

2、《山西中草藥》:“活血,解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中耳炎耳痛:鮮牛耳草適量,搗汁,滴耳。(《山西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屬貓耳朵。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7-14cm。葉均基生,呈蓮座狀;葉無柄;葉片厚,近革質;圓卵形、卵形或近圓形,長2-7cm,寬1.5-7.5cm,先端鈍圓形,基部略狹成楔形,邊緣具齒或波狀,上面被貼伏的白色長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絨毛,脈上尤密。花葶1-2,高7-14cm,密被短伏毛;聚傘花序有2-10花;花序梗長10-18cm,被短柔毛和腺狀柔毛;苞片2,卵形,長約11mm;花萼鍾狀,5深裂,裂片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鍾狀筒形,長1-1.5cm,外面疏被短毛,簷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長圓形,下唇3裂,寬卵形或卵形;雄蕊2,內藏,花絲扁平,花葯連著,退化雄蕊3,極小;子房卵狀長圓形,被短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頭頭狀。蒴果長圓形,長3-4cm,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狀捲曲。種子卵圓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320m的山坡、山谷及山溝邊、林下岩石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