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通谷穴 - 針灸穴位

腹通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动、静脉,有第8肋间神经分布。主治腹痛、腹胀、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直刺0.5-0.8寸。

名詞釋義

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於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兩山間的凹陷處也。該穴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散熱冷降為經水後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陰都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而為地部經水,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2、通骨穴。通,通孔、通道也。骨,腎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腎經衝脈之氣血在此冷降為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迴流腎臟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功能作用

梳理氣機,調和腸胃,寬胸安神。

定位

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布有腹壁上動、靜脈,有第8肋間神經分佈。

詳細主治

1、腹痛、腹脹、胃痛、嘔吐等胃腸病證。2、心痛、心悸、胸痛等心胸病證。

詳細操作

仰臥,先取臍上5寸的上脘,再於其旁0.5寸處取穴。直刺0.5-0.8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擴張、哮喘、肺氣腫、癲癇、心悸、肋間神經痛、嘔吐、腹瀉、急性舌骨肌麻痺、笑肌麻痺、眼結膜充血等。

配伍

1、配足三里、天樞治胃痛。2、配商丘穴、幽門穴治嘔吐。3、配腎俞穴、胃俞穴。中渚穴、攢竹穴、睛明穴、委中穴、崑崙穴、天柱穴等治目䀮䀮不明,惡風寒。4、配神庭穴、攢竹穴、迎香穴、風門穴、合谷穴、至陰穴治鼻衄清涕出。5、配曲澤穴、天井穴、靈道穴、神門穴、大陵穴、魚際穴、二間穴等治心驚恐。

附註

本穴原名通谷,為與足太陽膀胱經通谷穴相別,《大全》則名為腹通谷。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食飲善嘔,不能言,通谷主之。”2、《素問·氣血論》王注,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3、《針灸大成》:“幽門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五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