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飲子《宣明論》 - 方劑

连翘饮子,中医方剂名。出自《宣明论》卷六。主治伤寒表不解,半人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懷不得眠,疮癣发斑,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 名称:连翘饮子《宣明论》
  • 别名:凉膈散(《局方》卷六)
  • 出处:《宣明论》卷六
  • 主治:伤寒表不解,半人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懷不得眠,疮癣发斑,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組成

 川大黃、樸消、甘草(燃)各二十兩,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各十兩,連翹二斤半。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小兒半錢,水一盞,加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得利下住服。

主治

 傷寒表不解,半人於裡,下證未全;下後燥熱怫結於內,煩心懊懷不得眠,瘡癬發斑,驚風,熱極黑陷將死。

方義

本方是用治上中焦邪鬱生熱之證。熱聚胸膈,津液耗傷,故症見身熱、口渴、胸膈煩熱等;燥熱不從下洩,化火上衝,因有面熱、唇焦、咽燥、目赤、鼻衄等症。燥熱上擾心神,則見臥不寧,譫語狂亂等症。方中重用連翹,以清熱解毒為主;配黃芩以清心胸鬱熱;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引熱下行;薄荷、竹葉外疏內清;用芒硝、大黃盪滌胸膈邪熱,導邪下行;配以白蜜、甘草,既能緩和芒硝、大黃峻瀉之功,又可助芒硝、大黃以推導之力。諸藥合用,清上與瀉下並行,但瀉下是為清洩胸膈鬱熱而設,所謂“以瀉代清”,其意在此。

加減化裁

熱甚者,可服四錢,亦有可服一、二十錢者。治咽喉並涎嗽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咳而嘔者,本方加半夏半兩,每服生薑三片煎。衂、嘔血者,加當歸、芍藥各半兩,生地黃一兩。淋者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風眩者加川芎、防風各半兩,石膏三兩。酒毒者加葛根一兩。斑疹、痘瘡加荊芥穗、赤芍藥、川芎、防風、桔梗各半兩。三歲可服七、八錢;或熱甚黑陷、腹滿喘急、小便赤澀而將死者,此一服更加大承氣湯,約以下之,得利更勝。凡言加者,皆自本方加也,但加者每服五、七錢,以意加減調理。兩感傷寒,下證前後以退表裡之熱者,煎本方四、五錢,調下益元散三、四錢。其本方皆能治此諸證,但加即為效也。

重要文獻摘要

《中國朝醫學方劑學卷》:“涼膈散。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芩、梔子各五分。此方出於《局方》,治積熱煩躁,口舌生瘡,目赤頭昏。今考更定,此方當去大黃、黃芩、甘草。”

各家論述

張秉成:“若火之散漫者,或在裡,或在表,皆可清之散之而愈。如挾有形之物,結而不散者,非去其結,則病終不痊。故以大黃、芒硝之盪滌下行者,去其結而逐其熱,然恐結邪雖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黃芩、薄荷、竹葉清徹上中之火;連翹解散經絡中之餘火;梔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則有形無形上下表裡諸邪,悉從解散。用生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張仲景方方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