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巴戟丸 - 方劑

补肾巴戟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七。具有温补肾阳,益肺安神,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肾脏气虚,胸中短气,胸胁腰脚疼痛,志意不乐,视听不明,肌肉消瘦,体重无力。

  • 名称:补肾巴戟丸
  •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七
  • 功用:温补肾阳,益肺安神,散寒止痛
  • 主治:肾脏气虚,胸中短气,胸胁腰脚疼痛,志意不乐,视听不明,肌肉消瘦,体重无力

組成

巴戟一兩、石斛(去根,銼)半兩、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一兩、當歸(銼,微炒)三分、白石英(細研,水飛過)三分、石韋(去毛)三分、石長生三分、桂心一兩、天雄(炮裂,去皮臍)一兩、遠志(去心)三分、菟絲子(酒浸三宿,曬乾)一兩、白茯苓三分、鍾乳粉一兩、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皴皮,炙幹)三兩、五味子三分、牛膝(去苗)三分、蛇床子三分、牡蠣兩(燒為粉)一兩、柏子仁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補骨脂(微妙)一兩、薯蕷三分、沉香一兩、蓽澄茄三分、熟乾地黃二兩、黃芪(銼)三分、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三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功用

溫補腎陽,益肺安神,散寒止痛。

主治

腎臟氣虛,胸中短氣,胸脅腰腳疼痛,志意不樂,視聽不明,肌肉消瘦,體重無力。

方義

腎陽為人體一身陽氣之根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陽虛弱,心肺諸髒之陽氣亦虛。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腎陽虛,則氣無所主,攝納無權,而致喘促短氣,動則尤甚;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虛精虧,神失所養,則志意不樂;形體耳目失去溫養,則肌膚消瘦,視聽不明,陽虛易致寒溼凝滯,氣機不通,故腹脅腰腳疼痛,體重無力。治當補腎溫陽為主,兼以溫肺安神,散寒除溼,行氣止痛。方中巴戟天、鹿茸、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蛇床子補腎壯陽;附子、桂心、天雄、沉香溫腎助陽,散寒除溼;補骨脂、沉香並能溫腎納氣平喘,黃芪、五味子、山藥補肺益腎;白石英、鍾乳粉溫暖肺腎,與補骨藥配伍意在溫補肺腎,納氣平喘,使氣有所主,而喘咳得平。蓽澄茄、川椒辛溫芳香,善溫裡助陽,散除寒溼,行氣止痛;牛膝補肝腎,強筋骨;當歸養血活血止痛,並“主咳逆上氣”;茯苓、遠志、柏子仁、牡蠣合五味子,可養心安神強志;石葦、石長生(即鳳尾草),均善清利溼熱,既可助除溼,其寒涼之性,又能緩諸溫熱藥之燥。諸藥合用,可使腎陽復,寒溼除,肺氣充,心神安,而喘促、疼痛諸症可除。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