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針灸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面板病,為真皮侷限性暫時性水腫。其臨床表現為面板突然發生浮腫性風團損害,呈淡紅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皮損的發生和消退均甚迅速,伴有搔癢或燒灼感。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噁心嘔吐以及腹痛等全身症狀。本病多為急性。慢性的可反覆發作數月乃至數年的。

  針灸治療本病的現代報道,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約從1958年之後,多病例集中觀察的資料逐步增加。綜觀目前以來的有關文獻,就方法而論,早期以體針為主,多采取傳統取穴。近年來,則漸趨多樣,除仍以體針為主外,包括耳針、拔罐、刺血、穴位注射、穴位鐳射照射及穴位充氧等都有報道,尤其是神闕拔罐,法簡方便,在臨床上廣為應用。從療效上看,各種刺灸法對急慢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作用,有效率各地報道不太一致,在75%~95%之間。 本文在此僅介紹其中的粗針、頭針和其他措施。

  一、粗針

  1.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陽。

  配穴:曲池、血海。

  2.治法 主穴用26號毫針,取準穴後,讓患者端坐,雙手半握拳,屈肘交叉平放在兩臂上,肩下垂,頭儘量朝前低下,使背部面板拉緊,充分暴露椎體棘突。然後,醫者左手固定棘突上緣面板,右手持針以39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繼而將針下壓貼緊面板,針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線緩緩下行,注意針的方向要和脊柱中線平行,切忌歪斜,留針1小時~2小時。配穴用28號毫針,得氣後留針30分鐘~60分鐘,施以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日~2日。

  3.療效 以上法治療52例,痊癒46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為100%。

  二、頭針

  1.取穴 主穴:頂顳後斜線(或此線旁開0.5cm處)。

  2.治法 頂顳後斜線相當百會至曲鬢之連線。用30號1.5寸之毫針,自百會向一側曲鬢穴接力透刺,再向另一側曲鬢穴透刺,共針4針,用抽氣法反覆運針數次。抽氣法治法為:當針尖進入頭皮腱膜下層後將針平臥,緩進針1寸左右,然後用爆發力速向外抽提3次,每次提出1分許,又緩插至1寸。留針2小時以上,期間宜行針多次,直至疹塊減輕或消失。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5日。

  3.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痊癒:行針和留針時風團消失,停針後未再復發;有效:行針和留針時風團消失,諸症顯減,但停針後,區域性又有復發;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明顯改善。 共治36例,痊癒29例,有效3例,無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88.9%。

  三、其他措施

  1.儘可能避免誘發因素,包括動植物性因子,化學、物理等方面的因子。飲食宜清淡。

  2.鼓勵多飲水,必要時可適當應用瀉劑、利尿劑以促進致敏物質排除。

  3.針灸治療效果欠佳或發作嚴重者,宜配合中醫或西醫療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