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莖 - 中藥材

牡荆茎,中药名。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茎。植物牡荆,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解表,消腫止痛。

主治

感冒,喉痺,牙痛,腳氣,瘡腫,燒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

相關論述

1、《別錄》:“療灼爛。”

2、《本草拾遺》:“洗灼瘡及熱焱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牙痛,牡荊莖同荊芥、蓽拔煎水漱。(《綱目》)

2、治腳氣諸病,用荊芥於壇中燒煙,燻湧泉穴及痛處,使汗出則愈。(《永類鈴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牡荊。

形態特徵

牡荊,別名楚《詩經》,荊《廣雅》,蚊香草、鋪香、午時草、洋公柴(福建),五指柑(廣東),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黃荊條(江西),荊條棵(江蘇),黃荊柴(浙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稜形,綠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圓形。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cm;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