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飲 - 方劑

肠痈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仙拈集》卷四。具有活血化瘀,涤痰泄热之功效。主治肠痈,小肠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引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紧实而有力。

  • 名称:肠痈饮
  • 出处:《仙拈集》卷四
  • 功用:活血化瘀,涤痰泄热
  • 主治:肠痈,小肠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引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紧实而有力

組成

大黃(炒)、樸消各一錢(3g),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6g)。

用法用量

現代用法:水煎,空心服。

功用

活血化瘀,滌痰洩熱。

主治

腸癰,小腸堅硬如掌而熱,按之引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脈緊實而有力。

方義

本方以大黃為主,盪滌腸道穢垢熱結,攻瀉瘀血,芒硝輔大黃瀉熱開結以消腫,桃仁與大黃破瘀消腫而定痛。佐以丹皮涼血活血,化瘀消癰,其雖減去利溼消膿排膿的冬瓜子,但加入白芥子可善利氣豁痰,尤其與桃仁相配,則通絡散腫消痞結而去腸膜間的痰結,加強了除邪開痞的作用,阻截了邪壅聚熱釀膿之源,控制病勢進展。全方瀉下逐邪,攻積破瘀為主,使邪從大便下而邪去癰散。

運用

本方為金匱要略中大黃牡丹湯取瓜瓤(或冬瓜子),加白芥子而成。治療痰瘀熱毒所致的腸癰,以右下腹疼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舌紅,苔薄黃而膩,脈滑為辨證要點。現在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膿腫等疾病見上述症狀者。

加減化裁

初起熱微痛重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熱盛膿將成者,加敗醬草、蒲公英、金銀花、薏苡仁、當歸、赤小豆等;若大便正常,消、黃不宜重用,溼邪重,加茯苓、木通等,高熱加知母、生石膏、虎杖。

使用注意

腸癰虛寒證忌用。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及合併瀰漫性腹膜炎(重型),或疑似臟器穿孔者忌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