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絡補管湯 - 方劑
补络补管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止血剂。具有收涩止血,祛瘀生新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久不愈。症见血色暗淡,面色㿠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 名称:补络补管汤
-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 分类:止血剂
- 功用:收涩止血,祛瘀生新
- 主治:咯血、吐血久不愈
歌訣
補絡補管久不愈,龍牡山萸與田七;吐甚可加代赭石,收澀止血效更全。
組成
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三七粉(研細末沖服)(6g),山茱萸(30g)。
用法用量
現代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用
收澀止血,祛瘀生新。
主治
咯血、吐血久不愈。症見血色暗淡,面色㿠白或萎黃,舌淡苔白,脈虛弱無力。
方義
此證寒熱證象並不明顯,加之久病體虛,溫清均非所宜,投以收斂止血及補虛扶正之品,可以對證。方中龍骨有固澀、鎮靜兩大作用,凡陰不制陽產生的驚悸、狂癇、譫妄;陽不固陰產生的自汗、久瀉、便數、失禁、陰汗、帶下、齒衄、吐血、便血、溺血、崩漏、洩精、白濁等證,均可投此。觀其所治,不是陰精外洩,就是陽氣外浮。深究陰不制陽和陽不固陰的病變本質,實與經隧緊張、鬆弛、破碎有關。此藥質重可以鎮靜潛陽,性澀可以收斂固澀,經隧緊張者可使平靜,鬆弛者可使正常,破損者可使完好,與功效相似的牡蠣同用,可以補氣管絡破損,方名補絡補管,殆即指而言。三七止血活血,止血而不停瘀,與龍牡合用,能呈收斂止血功效。久病體虛,於法當補,配補肝腎、澀精氣、壯元氣、固虛脫的山茱萸,有振衰起廢,培元固本之功,反映了標本同治的配方法度。
配伍特點
收澀與化通並用,澀中有通,通中有斂,化而不過,斂不留邪。
運用
審其體虛又確無外邪的反覆咯血,始可投此。吐血確屬正虛,亦可投此。現代常用於咳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
加減化裁
吐血者較甚者,可加赭石;出血量多者,加白及、艾葉。
使用注意
溼熱積滯者忌用。本方不可久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咳血方與補絡補管湯,均有止血之效。但前者以清熱止咳達到止血,並無止血專藥,後者著重收斂止血,既用龍,牡止澀又用山萸酸收補益,更用三七止血而行瘀。故多用於久血不止之證。
重要文獻摘要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