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苧麻 - 中藥材

野苎麻,中药名。为荨麻科苎麻属植物束序苎麻BoehmeriasiamensisCraib的全株。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肠痈,腹痛,泄泻,经闭,痞块,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除溼,祛風止癢,活血調經。

主治

用於腸癰,腹痛,洩瀉,經閉,痞塊,風溼痺痛,溼疹,面板瘙癢。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祛風除溼。主治腸癰,經閉腹痛,洩瀉,風溼痛,蕁麻疹,面板瘙癢,溼疹,痘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蕁麻疹:老母豬掛麵,五除葉,松毛尖各適量。煎水洗。(《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蕁麻科苧麻屬植物束序苧麻。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芽卵形或狹卵形,長2-5毫米,鱗片三角狀卵形。葉對生;葉片厚紙質,狹卵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5釐米,寬2-8釐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稍偏斜,邊緣在基部之上有多數小牙齒,兩面疏被短伏毛,側脈3-4對,下面隆起,脈網明顯;葉柄長0.2-1釐米;托葉狹三角形或鑽形,長6-8毫米。穗狀花序在當年生枝頂部單生葉腋,在其下,2-4條生葉腋或落葉腋部,在同一植株全為雌性,或枝上部的雌性,其下的兩性或雄性,長4-6釐米;團傘花序直徑1.5-2.5毫米,密集,互相鄰接;苞片卵形或橢圓形,長2.5-3.5毫米,背面有短柔毛。雄花:花被片4,橢圓形,長1.8-2毫米,合生至中部,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長約2.5毫米,花葯長約0.8毫米;退化雌蕊倒卵形,長約0.4毫米。雌花:花被紡錘形,長約1毫米,頂端約有3小齒,外面被柔毛,果期呈菱狀狹倒卵形或仍為紡錘形,長1.8-2毫米;柱頭長約0.8毫米。瘦果卵球形,長約0.8毫米,光滑。花期3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1000m左右的山地陽坡灌叢中或疏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