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蟲豆 - 中藥材

蔓草虫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蔓草虫豆Atylosiascarabaeoides(L.)Benth.的全草。具有疏风解表,化湿,止血的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咽喉肿痛,牙痛,暑湿腹泻,水肿,腰痛,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解表,化溼,止血。

主治

傷風感冒,咽喉腫痛,牙痛,暑溼腹瀉,水腫,腰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為末敷。

化學成分

葉含蔓草蟲豆甙,牡荊素,D-右旋蒎立醇,三十一烷,β-谷甾醇葡萄糖甙,二十六烷醇棕櫚酸酯,二十六烷醇硬酸酯,二十六烷花生酸酯,二十六烷醇油酸酯等。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解暑利尿,止血生肌。主治傷風感冒,風溼水腫。外用治外傷出血。”

2、《臺灣藥用植物志》:“煎服治牙痛及咽喉痛,有解熱之效;加自龍船花之根煎服,治淋病。”

3、《福建藥物志》:“祛風解暑,利尿消種。主治中暑發痧,傷風感冒,腹痛,腹瀉,風溼水腫,腰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傷風感冒:鮮蔓草蟲豆、蒼耳子根各15g,生薑3g。水煎服。

2、治中暑發痧:鮮蔓草蟲豆、淡竹葉、牛筋草各15g。水煎服。

3、治腰痛:蔓草蟲豆、穿根藤各30g。酒水各半,燉,飯前服。(1-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形態特徵

二年生蔓生或纏繞狀草質藤本,長可達2m。莖柔弱,有紅褐色絨毛,三出複葉,近革質;頂生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0.8-4cm,寬0.5-2cm,先端鈍或圓,基部闊楔形,全緣,兩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葉背毛較密,基出脈3條;側生小葉基部偏斜;葉柄及小葉柄密生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6朵;花萼鍾狀,萼齒4,披針形,被毛;花冠黃色,長約1cm,於開花後即脫落,旗瓣有暗紫色的線紋,基部有齒狀耳,翼瓣上部略彎,基部具2個橫向的齒狀耳,龍骨瓣無耳;雄蕊10,二體,(9)+1;子房密生黃色長絹質柔毛,花柱內彎,先端內部具髯毛。莢果長圓形,扁平,長1.5-2.5cm,寬約6mm,密被褐色長柔毛,果瓣革質,於種子間有明顯橫槽紋。種子3-6顆,橢圓形,黑褐色,具深黑色的種阜。花期6-10月,果期10-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500m的曠野草地或灌木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