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 - 中藥材

罗汉果,中药名。为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罗汉果Monordica grosuenorii Swingle的干燥果实。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咳喘,咽痛,便秘。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

主治

1、咳喘,咽痛:本品味甘性涼,善清肺熱,化痰飲,且可利咽止痛。

2、便秘:本品甘潤,可生津潤腸通便,治腸燥便秘。

3、西醫診為急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屬於熱痰壅肺者,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屬於熱毒蘊結者,習慣性便秘屬津虧腸燥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0-30g;或開水泡服。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忌服。

化學成分

果中主要含三萜苷類,包括賽門苷I、羅漢果苷ⅡE、Ⅲ、V、Ⅵ、羅漢果新苷,黃酮類成分山柰酚-3,7-α-L二鼠李糖苷和羅漢果黃素D-甘露醇,還含大量葡萄糖、果糖,又含錳、鐵、鎳等20多種無機元素,蛋白質,維生素C、E等。種仁含油脂成分,其中脂肪酸有亞油酸、油酸、棕櫚酸等。

藥理作用

水提物有較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的作用,能較顯著提高實驗動物外周血酸性醋酸萘酯酶陽性淋巴細胞的百分率,提示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大劑量的羅漢果能提高脾特異性玫瑰花環形成細胞的比率,對外周血中粒細胞吞噬率無明顯作用。水浸出液可抑制變鏈菌抑制的致齲作用。

相關論述

《嶺南採藥錄》:“理痰火咳嗽。”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痰嗽,氣喘,可單味煎服,或配伍百部、桑白皮同用。

2、治腸燥便秘,配蜂蜜泡飲。

相關配伍

1、羅漢果配桑白皮:羅漢果甘涼質輕,長於清肺化痰,利咽止痛;桑白皮甘寒性降,尤善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兩藥伍用,有清瀉肺熱、止咳化痰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喘、痰黃濃稠者。

2、羅漢果配蜂蜜:羅漢果甘涼質輕,又能生津潤腸通便;蜂蜜味甘性平,有潤腸通便之效。兩藥伍用,可增強潤腸通便之功。適用於腸燥便秘。

鑑別用藥

羅漢果與胖大海:二者均能清肺化痰,利咽止痛,潤腸通便,皆可治外感、內傷引起的肺熱痰嗽、咽喉腫痛、腸燥便秘等。但胖大海甘寒質輕,善清宣肺氣,化痰利咽開音,兼能清洩火熱,尤多用於肺熱聲啞、燥熱便秘、頭痛目赤者;羅漢果味甘性涼,長於清肺熱,化痰飲,生津液,凡咳喘咽痛及腸燥便秘者尤宜。

相關藥品

川貝羅漢止咳沖劑、羅漢果玉竹顆粒、羅漢果止咳糖漿。

藥膳食療

羅漢果燒兔肉:

1、功效:潤肺、止咳、美容。適用於肺熱乾咳、肌膚不潤、面色無華等症。

2、原材料:羅漢果1個,兔肉300g,萵苣10克,料酒、姜、蔥、醬油各10克,鹽4g,味精3g,鮮湯300g,素油50g。

3、做法:將羅漢果洗淨、打破。兔肉洗淨,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萵苣去皮,切成3釐米見方的塊。薑切片,蔥切段。將炒鍋置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姜、蔥爆香,再下入兔肉、羅漢果、萵苣、料酒、醬油、白糖、鹽、味精,鮮湯燒熟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果熟時採摘,用火烘乾,刷毛,生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粉末棕褐色。果皮石細胞大多成群,黃色、方形或卵圓形,直徑7-38μm,壁厚,孔溝明顯。種皮石細胞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薄,具紋孔。纖維長梭形,直徑16-42μm,胞腔較大,壁孔明顯。可見梯紋和螺紋導管。薄壁細胞不規則形,具紋孔。

2、取本品粉末2g,加稀乙醇20ml,加熱迴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至約5ml,用正丁醇提取2次(10ml、5ml),合併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羅漢果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羅漢果皂苷V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8:2: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果產圓球形或長圓形,長6-8cm,直徑4-6.5cm。表面棕綠色或黃褐色,有時可見深棕色斑紋和木栓斑點,全體被白色毛茸,以果實兩端較密,並陷約可見8-10條縱紋。果實頂端有圓點狀柱基,基部有果柄痕。體輕,果皮薄,質脆易碎,果瓢幹縮,淡黃色至淡棕色,質松如海綿。具圓形,中內有一長形凹陷,邊緣呈不規則缺刻狀,長1.5-2cm,寬0.7-1.5cm,厚0.3-0.4cm,表面黃色,先端一小突尖微凹,為珠孔所在,種仁位於中內,長卵形,質堅硬,周圍具放射狀溝紋。質鬆脆,味甜。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葫蘆科羅漢果屬植物羅漢果。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具肥大的塊根,紡錘形或近球形。莖稍粗壯,有稜溝,初被黃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後毛漸脫攻或變的無毛。葉柄長3-10cm,被同枝條一樣的毛被和腺鱗;葉片膜質,卵狀心形、三角狀卵或闊卵狀心形,長12-23cm,寬5-17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微波狀,由於小脈伸出而具小齒,有緣毛,一面綠色,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老後逐漸脫落變近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狀腺鱗,老後漸脫落。卷鬚稍粗壯,初時被短柔毛,後漸變無毛,2歧,在分叉點上下面時旋卷。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6-10朵花生於花序軸上部,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狀腺鱗,花梗細,花萼筒釧狀,喉部常具有3枚長圓形的膜質鱗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先端鑽狀尾尖,具3脈,脈稍隆起,花冠黃色,被黑色腺點,裂片5,長圓形,常具5脈,雄蕊5,插生於筒下近基部;兩基部靠合,而1枚分離,花絲基部膨大;雌花單生或2-5朵集生在6-8cm的總花梗頂端,花萼、花梗均比雄花大,退化雄蕊5,子房長圓形,長10-12mm,密生黃褐色茸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鐮形,2裂。果實球形或長圓形,長6-11cm,徑4-8cm,初密被黃褐色的茸毛,果皮較薄,幹後易脆。種子多數,淡黃色,近圓形或闊卵形,扁壓狀,長15-18mm,寬10-12mm,基部鈍圓,先端稍稍變狹,兩面中內稍凹陷,周圍有放射狀的溝紋,邊緣微波狀,幼時深紅棕色,成熟時表色。花期2-5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廣西部分地區已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

道地產區

主產於廣西。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400-1400m以上的山坡林下及河邊溼地、灌木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