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魄湯 - 方劑

地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血证论》。具有清火降逆,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临床上用于治疗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红斑狼疮,中心性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证属阴虚者。

  • 名称:地魄汤
  • 出处:《血证论》
  • 功用: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 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歌訣

地魄湯方治陰虧,半夏麥冬草五味。芍藥元參牡蠣加,助陰右降在肺胃。

組成

甘草(炙)二錢(3g),半夏(制)三錢(9g),麥冬(去心)三錢(9g),芍藥三錢(9g),五味子(研一錢)(3g),元參三錢(9g),牡蠣(煅,研)三錢(9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清火降逆,養陰生津。

主治

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臟氣陰兩傷者。

方義

麥冬、五味子養陰生津,兼以止血,元參、芍藥清熱養陰兼以涼血,牡蠣育陰潛陽,半夏降逆止咳,甘草溫肺止咳調和藥性。

運用

症見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沉細。臨床上用於治療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前列腺炎,神經衰弱,甲狀腺功能亢進,紅斑狼瘡,中心性視網膜炎和視神經炎等,證屬陰虛者。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用。

重要文獻摘要

《血證論》:“‘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止血之後,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故以消瘀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後,又恐血:再潮動,則須甩藥安之,故以寧血為第三法;……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者矣,……故又以補血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證之綱。’本方即以寧血補虛、養陰生津為治。方中麥冬、五味於養陰生津,兼以止血:元參、芍藥清熱養陰,兼以涼血:牡蠣育陰潛陽;半夏降逆止咳;甘草溫肺止咳調和藥性。諸藥臺用,共奏清火降逆,涼血止血,養陰生津之功。”《雲笈七籤》“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故將月亮稱為地魄。清·黃景仁《月下雜感》詩曰:‘聞道垣娥嫁,於今是結璘,河山收地魄,宮闕爛天銀。’《素問·八正神明論》月始生則血氣始生,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充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氣血也。《養生名方》隨症加減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肝腎陰虛重者,可酌加枸杞子、龜板膠;骨蒸潮熱盜汗明顯者,酌加玄參、龜板以益陰潛陽。”

各家論述

唐宗海: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止血之後,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故以消瘀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後,又恐血:再潮動,則須甩藥安之,故以寧血為第三法;……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者矣,……故又以補血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證之綱。(《中醫古方方名考》)唐宗海:月者魄也,日者瑰也。……月者坎水之精,日者離火之精。又日:人身天癸之水,實與月應,女子稱為月信,言其如潮水之有定期,男子亦有天癸,乃與月應。(《嵌醫易通說》)黃元御原著,呂宇劍點睛:原著:陽盛於上而生於下,水中之氣,是日陽根。陽氣長養,爰生木火,陽性浮動,其根一生,則浮動而親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之生長,全賴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於東而火長於南,純陽之位,陰氣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黃元御四聖心源點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