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 - 中藥材

沙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沙参AdeinophorastrictaMiq.、杏叶沙参AdenophorahunanensisNannf.、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A.vuerticillataFisch.;CampanulatetraphyllaThunb.]、云南沙参Adenophorakhasiana(Hook.fF.etThoms.)Coll.etHhemsl[CaumpanulakhasianaHook.f.etThoms]、泡沙参AdenophorapotaniniiKorsh.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沙参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叶沙参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轮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云南沙参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泡沙参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功效作用

功能

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

主治

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痺,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風寒咳嗽禁服。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效的影響: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效,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

2、祛痰作用;

3、抗真菌作用;

4、強心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

2、《別錄》:“療胃痺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

3、《藥性論》:“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肺熱咳嗽:沙參半兩,水煎服之。(《衛生易簡方》)

2、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不易吐出,口乾:南沙參9g,麥冬9g,生甘草6g,玉竹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諸虛之症:沙參一兩,嫩雞一隻去腸,入沙參在雞腹內,用砂鍋水煎爛食之。(《滇南本草》)

4、治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米飲調沙參末服。(《證治要訣類方》)

5、治產後無乳:杏葉沙參根12g,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附註

同屬以下品種的根在不同地區也作沙參藥用。①狹葉沙參Adenophoragmelinii(Spreng.)Fisch.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②石沙參A.polyanthaNakai.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安徽、河南。③川藏沙參A.lilifolioidesPaxetHoffm.分佈於陝西秦嶺、四川(德格)。④長白沙參A.pereskiifolia(Fisch.exRoem.etSchult.)G.Don分佈於黑龍江、吉林。⑤絲裂沙參A.capillarisHemsl.分佈於湖北西部。⑥昆明沙參A.strictaMiq.subsp.confuse(Nannf.)Hong分佈於雲南。⑦多歧沙參A.wawreanaA.Zahlbr.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⑧細葉沙參A.paniculataNannf.分佈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山東、河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颳去外皮,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

1、沙參: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蘆頭,,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蜜沙參: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南沙參片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橙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南沙參片100kg,用煉蜜25kg。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1、藥材性狀

(1)沙參: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彎曲或扭曲,少數2-3分枝,長8-27cm,直徑1-4.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貢色,較粗糙,有不規則扭曲的皺紋,上部有細密橫紋,凹陷處常有殘殖留棕褐色栓皮。頂端蘆頭(根莖)單個,稀多個,長2-7cm,四周具多數半月形莖痕,呈盤節狀。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多裂隙,較松泡。氣微,味微甘、苦。

(2)杏葉沙參:根圓錐形,下部分枝極少,長9-17cm,直徑0.7-2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無環紋,有縱皺。頂端蘆頭長1.4-8.8cm,盤節明顯或不明顯。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較結實。

(3)輪葉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5.5-14cm,直徑0.5-2cm。表面無縱皺,上部具環紋。折斷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雲南沙參:根偶有分枝,長5-25cm,直徑1-3.5cm,上部多橫紋,下部具彎曲縱紋或深溝紋。蘆頭長0.5-4cm。折斷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8-14cm,直徑0.9-3cm,表面具矍環紋。蘆頭長3-6.5cm,盤節密。折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松泡,中空。均以粗細均勻、肥壯、色白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沙參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表面黃白色或類白色,,有多數不規則裂隙,,呈花紋狀。周邊淡棕黃色,,皺縮。質輕。無臭,,味微甘。蜜沙參形如南沙參片,,表面橙黃色或焦黃色,,偶見焦斑,,味甜。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桔梗科植物沙參、杏葉沙參.、輪葉沙參、雲南沙參、泡沙參。

形態特徵

1、沙滲:多年生草本,莖高40-80cm。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長柔毛。基生葉心形,大而具長柄;莖生葉無柄,或僅下部的葉有極短而帶翅的柄;葉片橢圓形、狹卵形,基部楔形,長3-11cm,寬1.5-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兩面疏生短毛或長硬毛,或近於無毛。花序常學不分枝而成假總狀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極狹的圓錐花序,極少具長分枝而成圓錐花序的;花梗長不足5mm;花萼常被短柔毛或呀粒狀毛,少數無毛,筒部常倒卵狀,少數為倒卵狀圓錐形,裂片5,狹長,多為鑽形,少數為條狀披針形;花冠寬鍾狀,藍色或紫色,外面無毛或有硬毛,裂片5,三角狀卵形;花盤短筒狀,無毛;雄蕊5,花絲下部擴大成片狀,花葯細長;花柱常略長於花冠,柱頭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橢圓狀球形,極少為橢圓狀,長6-10mm。種子多數,棕黃色,稍扁,有1條稜,長約1.5mmcm。花、果期8-10月。2、杏葉沙參:本種與沙參的區別在於:莖生葉在莖上部的無柄或僅有楔狀短柄,葉基部常楔狀下延,基生葉具長柄。花序分枝粗壯,幾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長卵形,最寬處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疊,寬1.5-4mm;,花盤多功能數有毛,少無毛;花柱與花冠等長。花期7-9月。3、輪葉沙參:又名四葉沙參。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葉3-6輪生,卵圓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序分枝也常輪生;花盤較短,長2-4mm,直徑不超過1mm;花冠細小,近於筒狀,口部稍收縊,裂片長約2mm。花期7-9月。4、雲南沙參:本種與前三種的區別在於:莖常被白色多細胞硬毛;莖生葉均勻分佈於莖上;常無柄,葉片卵圓形至長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糙毛,下面密被硬毛或僅葉脈上被硬毛。假總狀花序;花盤短筒狀,長不超過1mm;花萼邊緣有1-3對小齒。花期8-10月。5、泡沙參又名燈花草、燈籠花、奶腥菜花。本種與前四種各的區別在於:莖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莖生葉無柄,極個別有楔狀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長圓形、狹橢圓形和倒卵形,兩面被毛,邊緣有2至數個粗大齒。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盤被毛;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分佈區域

1、沙參: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2、杏葉沙參: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3、輪葉沙參: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華南等地。4、雲南沙參: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5、泡沙參:分佈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1、沙參:多生於低山草叢中和岩石縫內,也有生於海拔600-700m的草地上或1000-3200m的開曠山坡及林內者。2、杏葉沙參:生於山地草叢中。3、輪葉沙參:生於草地或灌木叢中。4、雲南沙參:生於海拔1000-2800m的雜木林、灌叢或草叢中。5、泡沙參:生於海拔3100m以下的陽坡草地,少生於灌叢或林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