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 中藥材

雷公藤,中药名。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木质部。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顽痹,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疔疮肿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主治

1、風溼頑痺:本品有較強的祛風溼,活血通絡之功,為治風溼頑痺要藥,苦寒清熱力強,消腫止痛功效顯著,尤宜於關節紅腫熱痛、腫脹難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者。

2、麻風,頑癬,溼疹,疥瘡:本品苦燥除溼止癢,殺蟲攻毒,對多種面板病皆有良效。

3、疔瘡腫毒:本品苦寒清熱解毒,並能以毒攻毒,消腫止痛,治熱毒癰腫疔瘡。

4、西醫診為風溼、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屬於風溼熱痺者,神經性皮炎、夏季皮炎、玫瑰糠疹、帶狀皰疹、天皰瘡、斑禿等屬溼熱內蘊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5g(帶根皮者減量),文火煎1-2小時;研粉,每日1.5-4.5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1、毒性較大,初用者從小劑量開始,服3-4天后逐漸適應可漸加至常用量。煎劑至少煎煮1小時以上,以減其毒性。鮮品毒性成分較高,用量取其下限。

2、其中毒型別可分為3種:

(1)急性毒性反應,中毒症狀於服藥後立即或數小時內發生,有多個臟器損害,甚至死亡。

(2)慢性中毒反應,多在用藥過程中岀現某系統臟器損害,其進展緩慢。

(3)遲發性毒性反應,急性中毒症狀經處理後可消失,但經過一段時間症狀又可復發。急性中毒後催吐,洗胃,導瀉,以迅速排岀毒物。輸液排毒。擴容利尿。

3、早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改善休克。糾正心功能衰竭可用洋地黃類強心苷。有出血傾向可選用止血藥,胃腸道出血可選用雲南白藥。中藥單方可用鮮鳳尾草,每次250-500克,煎水頓服,連服3-5天。也有用楊梅果實或樹皮治療。

注意事項

內臟有器質性病變及白細胞減少者慎服;孕婦忌服。

化學成分

本品的化學成分有70餘種,主要成分有雷公藤鹼,雷公藤寧鹼,雷公藤春鹼,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酮,雷公藤紅素,雷公藤三萜酸A,雷公藤三萜酸C,黑蔓酮酯甲,黑蔓酮酯乙,雷公藤內脂和雷公藤內酯二醇等。還有衛矛醇,衛矛鹼,β-谷甾醇,L-表兒茶酸和苷等。

藥理作用

1、對免疫經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抑制作用,可減少器官移植後的急性排異反應;雷公藤紅素可有效地誘導肥大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凋亡,雷公藤甲素能抑制白介素、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表達,誘導嗜酸性粒細胞凋亡。

2、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引起女性月經紊亂、閉經,男性生精障礙、抗生育等。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有興奮心房、降低血壓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細菌、真菌、枯草桿菌及607分枝杄菌等48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真菌特別是面板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最好。

5、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可降低血液黏滯性、抗凝、糾正纖溶障礙、改善微迴圈、降低外周血阻力。

6、此外,雷公藤還有一定的抗炎、鎮痛、抗腫瘤、殺蟲作用;提取物對子宮、腸均有興奮作用;對多種腎炎模型有預防和保護作用,有促進腎上腺合成皮質激素樣作用;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遊走和增殖。

毒理作用

1、雷公藤煎劑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12g/kg和50.5g/kg。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總甙LD50分別為159.7mg/kg和93.99mg/kg;大鼠服食總甙飼料,每日總甙量30mg/kg、60mg/kg、120mg/kg,連服60d,體重減輕,且與劑量相關,表現厭食、消瘦、衰弱、個別稀便、衰竭、死亡。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未見異常,內臟病理切片除睪丸外皆未發現病變。主要器官僅見胸腺減重,餘皆正常。犬每日服總甙10mg/kg,連續14.5個月,個別犬食減,體重變化不顯著,白細胞減少,血小板也減少但仍在正常範圍內,紅細胞計數變化不大。肝、腎功能及心電圖均未發現異常。除睪丸外,各臟器均未見病理變化。

2、雷公藤根皮煎劑則毒性較大,雌大鼠1次灌服LD50為21.61g/kg;大鼠每日灌服30g/kg、20g/kg和13.3g/kg,共14d,劑量愈大,中毒愈重,死亡愈快,死亡率也高,雌鼠較雄鼠死亡快,死亡率也較高。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溼頑痺,常與威靈仙、獨活、防風等同用,並宜配伍黃芪、黨參、當歸、雞血藤等補氣養血藥,以防久服而克伐正氣。

2、治麻風病,可單用煎服,或配金銀花、黃柏、當歸等;治頑癬等可單用,或隨證配伍防風、荊芥、刺蒺藜等祛風止癢藥內服或外用。

3、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蟾酥配伍應用。

相關配伍

雷公藤配蟾酥:雷公藤苦寒,有大毒,以毒攻毒,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蟾酥有良好的解毒消腫,麻醉止痛作用。二者配伍,可增強解毒消腫之功。適用於各種熱毒癰腫疔瘡。

鑑別用藥

雷公藤與海風藤:兩藥均為祛風溼藥,功能祛風除溼,通經活絡,皆可用治風溼痺痛。但雷公藤祛風除溼,活血通絡之功卓著,苦寒清熱力強,消腫止痛功效顯著,治療熱痺、頑痺有獨特療效;風溼痺痛日久不愈,關節紅腫熱痛,腫脹難消,甚至關節變形者尤為適宜;善於以毒攻毒,且有消腫之功,常可用治熱毒疔瘡、帶狀皰疹、膿皰瘡等;另取其苦燥除溼,攻毒殺蟲之功,治療面板瘙癢等頑症。海風藤辛苦微溫,長於祛風溼,行經絡,和血脈,止疼痛,寬中理氣,祛風除溼,也為祛風通絡止痛的要藥,多用於風寒溼痺,肢節痠痛,關節不利,筋脈拘攣等;又因其能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也可用於跌打損傷,區域性腫痛等;辛溫宣散,苦洩降逆,有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肺寒留飲,咳喘胸悶,痰多氣急等,亦常用之。

相關藥品

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挖取根部,去淨泥土,曬乾,或去皮曬乾,切厚片,生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洗淨,悶透,切厚片,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扭曲,常具莖殘基。直徑0.5-3cm,商品常切成長短不一的段塊。表面土黃色至黃棕色,粗糙,具細密縱向溝紋及環狀或半環狀裂隙;栓皮層常脫落,脫落處顯橙黃色。皮部易剝離,露出黃白色的木部。質堅硬,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纖維性;橫切面木栓層橙黃色,顯層狀;韌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密佈針眼狀孔洞,射線較明顯。根莖性狀與根相似,多平直,有白色或淺紅色髓部。氣微、特異,味苦微辛。

飲片性狀

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片狀,片厚2-4mm。切面有木質射線,外皮淡黃色,有微縱紋。質脆易斷。氣微,味淡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雷公藤。

形態特徵

落葉蔓性灌木,長達3m。小枝棕紅色,有4-6稜,密生瘤狀皮孔及鏽色短毛。單葉互生,亞革質;葉柄長約5mm;葉片橢圓形或寬卵形,長4-9cm,寬3-6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淡綠色,主、側脈在上表面均稍突出,脈上疏生鏽褐色柔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7cm,被鏽色毛。花雜性,白綠色,直徑達5mm;萼為5淺裂;花瓣5,橢圓形;雄蕊5,花絲近基部較寬,著生在杯狀花盤邊緣;花柱短,柱頭6淺裂;子房上位,三稜狀。蒴果具3片膜質翅,長圓形,長達14mm,寬約13mm,翅上有斜生側脈。種子1,細柱狀,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區。

道地產區

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背陰多溼的山坡、山谷、溪邊灌木林中。

生長見習

喜較陰涼的山坡、林木叢中或溪邊。宜在偏酸性,肥沃、土層深厚的砂質土或黃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扦插繁殖:在雷公藤落葉後至翌年2月上旬休眠前期內,選取1-2年生的枝條,剪成10-20cm的小段,每段插條應有2-3個節,然後將插條下端約2cm處浸入100×10-6萘乙酸(NAA)溶液1h左右,便可按行株距10cm×10(-15)cm扦插,將插條以60°角斜倚於溝內後,覆土壓緊,上端露出地面部分約為插條的1/4-1/3,插後立即澆水,並搭蔭棚遮蓋。40d天后,插條即可發芽生根。1年後可移栽,在杉、松、果樹等幼林中套種,按行株距50cm×50cm挖穴,於2-4月上旬期間,挖出種苗,1穴1株定植,覆土6cm並壓緊,澆透水即可。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