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因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的情緒,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活動的變化,可起病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前發病為多見。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狀,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還有植物神經症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焦慮症的發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不少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焦慮症的發生中起一定的作用;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可以緩解焦慮症狀或減少驚恐發作,如抗抑鬱類的藥物等。心理學因素,思維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水平上都關注威脅,以負性自動思維的方式對環境作出反應,導致焦慮。

焦慮症的治療方針是通常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需要根據病情、身體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建議服用藥物1~2年,停藥及加量請諮詢醫生,不可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服藥期間注意和醫生保持聯絡,出現副作用或其他問題及時解決。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透過言語或非言語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和幫助改變行為習慣、認知應對方式等。藥物治療是治標,心理治療是治本,兩者缺一不可。

焦慮症在日常護理上,需要注意,關心應保持正常範圍,不要過度的關心;要有良好的判斷力,根據實際情況和生活習慣,以適度的關心和照顧;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轉換注意力;要保管好藥物,並督促服藥治療。飲食調理上,可正常飲食,多補充維生素類清淡飲食為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