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良 - 中藥材

薯良,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osa Lour.的块茎。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内伤吐血,风湿关节痛,痢疾,疮疖,蛇咬伤,外伤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血,理氣,止痛。

主治

主要用於產後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內傷吐血,風溼關節痛,痢疾,瘡癤,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3-9g,煎湯。外用:研末外敷或磨汁外塗。

化學成分

根含酚類化合物、鞣質。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劑1.5g/kg,其出血時間與凝血時間,均顯著縮短。在試管內草酸血漿除去血小板後重新鈣化凝固時間的測定,薯莨提取液似有類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2、對子宮的作用:薯莨酊劑或煎劑對離體小鼠子宮有明顯興奮作用,張力、振幅及頻率均有增強,提取液則未現作用。

3、抗菌作用:酊劑或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對甲型副傷寒桿菌與宋內氏痢疾桿菌有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

相關論述

1、《別錄》:主心腹積聚,除三蟲。

2、《藥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3、《貴州民間方藥集》:止痢疾。治產後腹痛,臌脹。又治哮喘。

4、《湖南藥物志》:活血,補血,止痛,散氣。治筋骨痛,關節炎腰痛,內傷吐血。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產後腹痛:硃砂蓮三錢。煮甜酒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2、治月經不調: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咳血:硃砂蓮、藕節各三錢,茅草根二錢。共炒焦,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關節痛:硃砂蓮五錢。煎水兌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5、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錢,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6、治血痢:硃砂蓮二錢,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7、治水瀉:硃砂蓮末二錢。加紅糖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8、治紅崩:硃砂蓮、紅雞冠花各三錢,百草霜一錢。研末,煮米酒服。(《貴州草藥》)

9、治瘡癤: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錢。水煎服。

10、治外傷出血:薯莨根曬乾研末,外敷。

11、治毒蛇咬傷:薯莨根磨醋外塗。(9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5-8月採挖,洗淨,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的塊莖,長圓形或卵圓形,表面赤褐色,有明顯的縱皺和環形凹陷,形成結節狀和起伏不平的突起。在凹陷縮小部分有1圈鬚根痕。質堅硬,斷面紅棕色,粉性,有規則的網狀花紋。在放大鏡下觀察有折光率強的白色結晶物。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薯蕷科植物薯莨。

形態特徵

藤本,粗壯,長可達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幹後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20cm以上。莖綠色,無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cm;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長橢圓形至卵形,或為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20cm,寬2-14cm,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面粉綠色;基出脈3-5網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cm,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mm,內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內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稜狀扁圓形,長1.8-3.5cm,寬2.5-5.5cm;種子著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闊中林中灌叢中或林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