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目湯《辨證錄》 - 方劑

利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七。具有开肝气之郁,分湿散邪之功效。主治肝疸,肝气郁,湿热团结而不散,两目尽黄,身体四肢亦现黄色,但不如眼黄之甚,气逆,手足发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无汗。

  • 名称:利目汤《辨证录》
  • 出处:《辨证录》卷七
  • 功用:开肝气之郁,分湿散邪
  • 主治:肝疸,肝气郁,湿热团结而不散,两目尽黄,身体四肢亦现黄色,但不如眼黄之甚,气逆,手足发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无汗

組成

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白芍一兩,茯苓五錢,澤瀉、車前子、白蒺藜各三錢,柴胡一錢,草決明二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開肝氣之鬱,分溼散邪。

主治

肝疸,肝氣鬱,溼熱團結而不散,兩目盡黃,身體四肢亦現黃色,但不如眼黃之甚,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

重要文獻摘要

《辨證錄》:“肝疸之症,兩目盡黃,身體四肢亦現黃色,但不如眼黃之甚,氣逆手足發冷,汗出不止,然止在腰以上,腰以下無汗,人以為黃疸也,誰知是肝氣之鬱,溼熱團結而不散乎。夫肝屬木,非水不長,何以得溼而反鬱乎?不知肝之所以喜者,腎水也,非外來之邪水也。腎水生木而發生,邪水克木而發癉。蓋肝藏血而不藏水,外來之水多,則肝閉而不受,於是移其水於脾胃。然而外來之水,原從脾胃來也。脾胃之所棄,而脾胃仍肯容之乎?勢必移其水於膀胱,而膀胱又不受。蓋膀胱因肝木之溼熱,不敢導引而人,以致自焚。於是,溼熱復返而人肝,而肝無容身之地,乃鬱勃而發汗,汗不能盡出而黃症生矣。使汗能盡出,未必遽成黃也。無奈肝之溼熱,欲下走於腎宮,而腎氣惡肝木之犯,杜絕而不許入境,腰以下正腎之部位也,所以無汗而發黃耳。治法開肝氣之鬱,佐之分溼散邪之劑,則黃疸自愈矣。方用利肝分水飲: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茯苓一兩,豬苓三錢,柴胡一錢,車前子三錢,白蒺藜三錢,甘菊花五錢,水煎服。二劑而目之黃淡矣。又服四劑,身之黃亦淡矣。再服四劑,氣逆汗出之病止,又服十劑全愈。此方開鬱於分溼之中,補肝於散熱之內,既善逐邪,又能顧正,兩得而無失矣。此症用利目湯亦妙。龍膽草二錢,茵陳三錢,白芍一兩,茯苓五錢,澤瀉、車前子、白蒺藜各三錢,柴胡一錢,草決明二錢,水煎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