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嗪醯胺 - 西藥

吡嗪酰胺,西药名。常用剂型为片剂、胶囊剂。为抗结核药。与其他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联合用于治疗结核病。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吡嗪醯胺。

性狀

吡嗪醯胺片:白色或類白色片。 吡嗪醯胺膠囊: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

適應症

本品僅對分枝桿菌有效,與其他抗結核藥(如鏈黴素、異煙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聯合用於治療結核病。

規格

吡嗪醯胺片:0.25g;0.5g。 吡嗪醯胺膠囊:0.25g。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劑型、不同規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異,請閱讀具體藥物說明書使用,或遵醫囑。 片劑/膠囊劑: 口服。成人常用量,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每日15-30mg/kg頓服,或50-70mg/kg,每週2-3次;每日服用者最高每日2g,每週3次者最高每次3g,每週服2次者最高每次4g。

臨床應用及指南

1、田菊萍、袁育娜透過左氧氟沙星與吡嗪醯胺治療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對比研究,得出結論糖尿病合併肺結核患者選擇吡嗪醯胺治療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吡嗪醯胺會致腎功能指標產生異常,用藥當中應密切監測相應指標變化,降低對腎造成的損傷。([J].中國社羣醫師,2019,35(22):58-59.) 2、楊玫透過吡嗪醯胺對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癥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的影響分析,得出結論對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效果明顯優於吡嗪醯胺,且不良反應更少,該藥物的應用更加安全有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9):2-3.) 3、王曦東透過吡嗪醯胺治療糖尿病合併肺結核對腎功能的影響分析,得出結論肺結核合併糖尿病患者實施吡嗪醯胺治療的效果是有效的,但會明顯提高高尿酸血癥發生率。([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8):1095-1096.) 4、丁宏透過吡嗪醯胺與左氧氟沙星治療肺結核合併糖尿病的應用價值體會,得出結論糖尿病合併肺結核,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療效確切,對腎損傷低於吡嗪醯胺。但是,當血藥峰值濃度升高時,要即時觀察不良反應。([J].世界最新醫學資訊文摘,2019,19(18):141+153.)

不良反應

1、發生率較高者:關節痛(由於高尿酸血癥引起,常輕度,有自限性)。 2、發生率較少者:食慾減退、發熱、乏力或軟弱、眼或面板黃染(肝毒性),畏寒。

禁忌

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對乙硫異煙胺、異煙肼、煙酸或其他化學結構相似的藥物過敏患者可能對本品也過敏。 2、對診斷的干擾:本品可與硝基氰化鈉作用產生紅棕色,影響尿酮測定結果;可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尿酸濃度測定值增高。 3、糖尿病、痛風或嚴重肝功能減退者慎用。 4、應用本品療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風發作,須進行血清尿酸測定。 5、本品亦可採用間歇給藥法,每週用藥2次每次50mg/kg。 6、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結核病患者可先用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療9個月,如對上述藥物中任一種耐藥而對本品可能敏感者可考慮採用本品。本品屬FDA妊娠用藥C類。 7、兒童用藥:本品具較大毒性,兒童不宜應用。必須應用時須權衡利弊後決定。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別嘌呤醇、秋水仙鹼、丙磺舒、磺吡酮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濃度而降低上述藥物對痛風的療效。因此合用時應調整劑量以便控制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2、與乙硫異煙胺合用時可增強不良反應。 3、環孢素與吡嗪醯胺同用時前者的血濃度可能減低,因此需監測血藥濃度,據以調整劑量。

藥理作用

本品對人型結核桿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時,殺菌作用最強,尤其對處於酸性環境中緩慢生長的吞噬細胞內的結核菌是目前最佳殺菌藥物。本品在體內抑菌濃度12.5μg/ml,達50μg/ml可殺滅結核桿菌。本品在細胞內抑制結核桿菌的濃度比在細胞外低10倍,在中性、鹼性環境中幾乎無抑菌作用。作用機制可能與吡嗪酸有關,吡嗪醯胺滲透入吞噬細胞後並進入結核杄菌菌體內,菌體內的醯胺酶使其脫去醯胺基,轉化為吡嗪酸而發揮抗菌作用。另因吡嗪醯胺在化學結構上與煙醯胺相似,透過取代煙醯胺而干擾脫氫酶,阻止脫氫作用,妨礙結核桿菌對氧的利用,而影響細菌的正常代謝,造成死亡。

藥代動力學

口服後在胃腸道內吸收迅速而完全。廣泛分佈於全身組織和體液中,包括肝、肺、腦脊液、腎及膽汁。腦脊液內藥濃度可達血濃度的87%-105%。蛋白結合率約10%-20%。口服2小時後血藥濃度可達峰值,t1/2為9-10小時,肝、腎功能減退時可能延長。主要在肝中代謝,水解成吡嗪酸,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謝物,繼而羥化成無活性的代謝物,經腎小球濾過排洩。24小時內以代謝物排出70%(其中吡嗪酸約33%),3%以原形排出。血液透析4小時可減低吡嗪醯胺血濃度的55%,血中吡嗪酸減低50%-60%。

貯藏方法

遮光,密封儲存。

有效期

36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