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穴 - 針灸穴位

支正,经穴名。出自《灵枢·脉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在尺骨尺侧,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直刺或斜刺0.5-0.8寸。

名詞釋義

正,正經也。支,絡脈也。穴為手太陽之絡,正經由此別支而走少陰,故名支正。

功能作用

安神定驚,清熱利竅,疏筋活絡。

定位

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尺骨尺側與尺側腕屈肌之間。

解剖

在尺骨尺側,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有骨間背側動、 靜脈。分佈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詳細主治

1、頭痛,項強,肘臂痠痛。2、熱病。3、癲狂。4、疣症。

詳細操作

手上舉,本穴在陽穀上五寸,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尺骨的裡側面上。直刺或斜刺0.5 - 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精神病、眩暈、神經性頭痛、麥粒腫、十二指腸潰瘍等。

配伍

1、配內關穴、陽溪穴治驚掣,肘臂不舉。2、配魚際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腕骨穴治狂言。3、配少海穴治熱病。4、配三焦俞穴治目眩頭痛。

5、配天容穴、前谷穴、角孫穴、腕骨穴治頸腫項痛不可顧。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證主之。”2、《備急千金要方》 “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而強,振寒寒熱。”3、《醫宗金鑑》 “七情鬱結不舒,肘臂十指筋攣疼痛,及消渴飲水不止。”4、《醫經理解》:“支正,在手腕後五寸,手太陽絡,別走少陰者,走少陰者為支,此則其正也。”5、《子午流注說難》:“支正乃小腸別絡,內注手少陰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曰正。支者離也。離小腸經脈而入絡於心之正位,故其別絡曰支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